手癣与湿疹在发病部位、皮疹形态、瘙痒程度与特点、病程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存在不同。手癣多单侧发病,有多种皮疹形态,瘙痒明显,病程慢性,真菌镜检等可发现真菌;湿疹多对称发病,有相应皮疹表现,瘙痒显著,病程慢性反复发作,真菌镜检等为阴性,儿童和老年人患两者时也有各自特点。
一、发病部位特点
手癣:多为单侧发病,常先从一只手开始,比如先出现于手指间、手掌等部位,然后逐渐蔓延到对侧手。这是因为手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真菌传播有一定局限性,初始多在局部定植。不同类型手癣发病部位有差异,水疱鳞屑型手癣常见于手指侧面、手掌;角化过度型手癣多发生在手掌根部、手指及足跟、足跖等部位,且常双侧不对称。
湿疹: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手部湿疹多为对称性发病,双手同时或先后出现皮疹。其好发于手背、指背、手掌等部位,与接触外界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湿疹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易双侧对称发病。
二、皮疹形态表现
手癣:
水疱鳞屑型:初期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可融合成大疱,不易破裂,数日后水疱干涸脱屑,鳞屑呈环状或半环状。比如在手指侧面出现密集的小水疱,疱壁较厚,脱屑后皮肤干燥粗糙。
角化过度型:表现为手掌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皮损边界清楚或不太清楚。这是由于真菌长期感染,导致皮肤角质层增生等改变。
浸渍糜烂型:常见于手指缝,由于局部潮湿,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常伴裂隙,有明显瘙痒,易继发细菌感染。
湿疹:
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糜烂、渗出明显。例如手部急性湿疹时,手背突然出现大片红斑,上面布满小丘疹、水疱,搔抓后渗出液体。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演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局部皮肤纹理加深,有苔藓样变,皮损边界较清楚。
三、瘙痒程度与特点
手癣:瘙痒程度一般较为明显,尤其是在水疱鳞屑型和浸渍糜烂型手癣中,瘙痒感较为剧烈,患者往往不自觉搔抓。这是因为真菌代谢产物等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
湿疹:瘙痒也是湿疹的突出症状,急性湿疹时瘙痒剧烈,慢性湿疹瘙痒程度相对手癣可能有差异,但同样明显,患者常因瘙痒而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湿疹的瘙痒与皮肤炎症状态、神经调节等多种因素有关,炎症介质释放等会刺激瘙痒感受器。
四、病程特点
手癣:病程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多年不愈。因为真菌在皮肤内定植繁殖,难以自行清除,需要抗真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
湿疹:病程也可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但湿疹的发作与接触过敏原、环境变化等因素关系密切,去除诱因后有缓解可能,但容易再次因接触相关因素而复发。
五、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
手癣:
真菌镜检:取皮损处鳞屑等标本,镜下可找到菌丝或孢子,这是诊断手癣的重要依据。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分支分隔的菌丝,可明确为真菌感染。
真菌培养:能进一步确定真菌的种类,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湿疹:
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为阴性,因为湿疹不是真菌感染引起,通过此项检查可与手癣鉴别。
其他检查:可能有血常规等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反映过敏炎症状态,但这不是特异性诊断依据。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手癣或湿疹时,表现可能与成人有差异。儿童皮肤娇嫩,手癣时皮疹可能更倾向于水疱表现,且由于儿童卫生习惯等因素,手癣相对成人可能有不同传播特点;儿童湿疹多与接触玩具、某些洗护用品等过敏有关,需更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且用药需选择儿童适用的温和药物,避免刺激儿童皮肤。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患手癣或湿疹时,手癣治疗需考虑老年人皮肤吸收药物等情况,湿疹则要注意皮肤保湿等基础护理,因为老年人皮肤干燥等问题更突出,保湿对湿疹恢复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