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腱鞘炎可通过保守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热敷、局部按摩、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膏;中医治疗有针灸、推拿;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者,方式为腱鞘切开减压术,术后需适当康复训练且不同年龄段康复训练有别。
一、保守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
对于拇指腱鞘炎患者,首先要让拇指充分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拇指进行重复性的动作,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等。这是因为过度使用会加重拇指腱鞘的磨损和炎症反应。例如,长时间用拇指操作手机或鼠标,会使腱鞘不断受到摩擦,导致炎症加重。
可以使用支具或夹板固定拇指,将拇指固定在相对伸直的位置,限制其活动,为腱鞘的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这种制动措施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因工作或生活习惯导致拇指过度使用的人群。
(二)热敷
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可以用温水浸泡拇指,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水温,避免烫伤;对于老年人,由于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更要密切关注水温。热敷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加速炎性物质的代谢,从而减轻腱鞘的炎症反应。
(三)局部按摩
由专业人员或患者自己进行适度的局部按摩。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拇指根部向指尖方向轻轻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腱鞘周围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腱鞘炎的症状。但要注意,按摩时如果出现疼痛加剧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进行按摩时要更加轻柔;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按摩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皮肤,因为这类患者皮肤感觉和愈合能力可能较差。
(四)药物治疗(外用药物)
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这类药物通过局部涂抹,能够减轻炎症和疼痛。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使用外用药物时要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前也需要咨询医生,因为不同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不同。
二、中医治疗
(一)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选取局部的穴位,如合谷穴、阳溪穴等进行针刺。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缓解腱鞘炎的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针灸时的穴位选择和针刺手法可能会有所调整。儿童患者由于穴位较浅,针刺手法要更加轻柔;老年人则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程度等因素。
(二)推拿治疗
专业的中医推拿师可以通过特定的推拿手法来治疗拇指腱鞘炎。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推等,可以缓解腱鞘周围的肌肉紧张,改善腱鞘的狭窄状况。推拿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操作。例如,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推拿的力度要适中;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当保守治疗无效,拇指腱鞘炎症状严重,如出现明显的弹响指、拇指活动严重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经过3-6个月的规范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可能会略有不同。对于儿童患者,只有在保守治疗确实无效且严重影响其手部功能发育时才会考虑手术;对于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手术,但要充分评估其手术风险。
(二)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腱鞘切开减压术。手术通过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卡压,从而缓解症状。手术过程相对较为成熟,但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拇指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家长的密切监督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伤口愈合和手指功能恢复;老年人则要注意循序渐进,防止因康复训练不当导致二次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