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磨牙可通过心理行为治疗、咬合调整治疗、药物治疗及治疗相关疾病等方式干预。心理行为治疗包括成人的渐进性肌肉松弛及儿童的放松引导、成人的识别触发因素及儿童的认知行为引导;咬合调整治疗有成人正畸及儿童早期正畸、成人佩戴咬合板及儿童谨慎佩戴;药物治疗中成人可慎用肌肉松弛剂和抗焦虑药物,儿童一般不优先药物治疗;成人和儿童均需治疗相关疾病,如成人治胃肠功能紊乱等,儿童治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一、心理行为治疗
1.放松疗法
成人:可通过渐进性肌肉松弛来缓解压力与紧张,比如先紧绷肌肉群,再慢慢放松,重复操作能帮助身体和心理放松,减轻夜间磨牙的发生频率。压力是成人夜间磨牙常见诱因之一,通过放松疗法缓解压力后,磨牙情况可能得到改善。
儿童:家长可帮助儿童进行简单的放松引导,像在睡前给儿童讲轻松故事等方式,让儿童身心放松,降低夜间磨牙的可能性。儿童可能因学习压力、生活环境变化等产生心理紧张从而引发磨牙,放松疗法有助于缓解其心理状态。
2.认知行为疗法
成人:患者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识别导致磨牙的触发因素,比如意识到压力大时易磨牙后,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例如记录磨牙发生的时间、情境等,分析原因并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改变磨牙相关的行为模式。
儿童: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对儿童进行认知行为引导,让儿童了解磨牙的不良影响,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减少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夜间磨牙。比如让儿童明白磨牙会影响牙齿健康等,从心理上重视并尝试减少磨牙行为。
二、咬合调整治疗
1.正畸治疗
成人:对于因牙齿排列不齐等咬合问题导致的夜间磨牙,可考虑正畸治疗。通过佩戴牙套等方式调整牙齿位置,改善咬合关系,从而减轻磨牙症状。牙齿排列不齐会使咀嚼肌受力不均衡,正畸治疗能重新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减少磨牙发生。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若存在咬合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早期正畸干预。例如乳牙期或替牙期发现咬合异常,及时进行矫正,有助于儿童正常的颌面部发育,同时降低成年后磨牙的风险。
2.咬合板治疗
成人:佩戴咬合板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咬合板可使上下牙齿分开,降低咀嚼肌的紧张度,缓解磨牙对牙齿的磨损。患者在夜间佩戴合适的咬合板,能有效减轻磨牙时牙齿的接触和损伤。
儿童:儿童佩戴咬合板需谨慎,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选择合适的咬合板材质和设计,避免影响儿童的颌面部正常发育。儿童的口腔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咬合板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
三、药物治疗
1.肌肉松弛剂
成人: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开具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等,来缓解咀嚼肌的紧张状态。但使用时需谨慎,因为药物有一定副作用,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肌肉松弛剂能直接作用于肌肉,放松咀嚼肌,从而减少磨牙发生。
儿童:儿童一般不优先考虑药物治疗,尤其是肌肉松弛剂这类药物。儿童处于特殊生长阶段,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不确定,应首先尝试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上述的心理行为治疗和咬合调整治疗等。
2.抗焦虑药物
成人:对于因焦虑等情绪问题导致夜间磨牙的成人,若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可能会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等。但抗焦虑药物有成瘾性等风险,必须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焦虑情绪会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咀嚼肌的功能,抗焦虑药物可缓解焦虑情绪,间接减轻磨牙症状。
儿童:儿童出现焦虑导致磨牙的情况较少,且抗焦虑药物对儿童的不良影响更大,所以儿童不建议使用抗焦虑药物来治疗夜间磨牙,应以非药物干预为主。
四、其他治疗
1.治疗相关疾病
成人: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可能与夜间磨牙有关。成人若患有这些疾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改善胃肠功能后,磨牙情况可能得到改善。
儿童:儿童夜间磨牙也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有关,家长应带儿童就医检查,若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同时,儿童的营养状况也很重要,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磨牙,要保证儿童合理的饮食营养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