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肌筋膜炎有疼痛(部位性质多样、各年龄段均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肌肉紧张与痉挛(久坐久站等易致)、活动受限(有外伤劳损史者更明显)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热敷、按摩、针灸、红外线照射等)、运动疗法(腰部伸展运动、游泳等)、药物辅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儿童一般不建议用,老年人群需谨慎)。
一、腰背肌筋膜炎的症状
(一)疼痛
部位与性质:常见于腰背部,多为弥漫性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一般在受凉、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腰背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诱发腰背肌筋膜炎,出现腰背部酸痛不适。
年龄与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伏案工作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对于儿童,若有长期不良姿势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但相对较少见;老年人群由于肌肉、筋膜等组织退变,也较易发生腰背肌筋膜炎,且疼痛可能更顽固。
(二)肌肉紧张与痉挛
表现:患者可感觉到腰背部肌肉紧张,触摸时可发现肌肉发紧、发硬,严重时可出现肌肉痉挛,表现为局部肌肉像条索状硬结,活动受限,尤其是腰部活动时,因肌肉痉挛会导致活动不灵活,比如转身、弯腰等动作困难。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久站、缺乏运动的人群,腰背部肌肉更容易出现紧张和痉挛。例如,司机长时间保持坐姿,腰背部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容易引发肌肉紧张和痉挛,进而导致腰背肌筋膜炎。
(三)活动受限
程度与影响:腰背部活动范围减小,如弯腰、后仰、侧屈等动作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轻度的活动受限可能仅表现为弯腰时感觉不适,严重时可能无法完成一些日常动作,如系鞋带、拾物等。
病史因素: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病史的人群,发生腰背肌筋膜炎后活动受限往往更明显。比如曾经有过腰部扭伤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再次发作腰背肌筋膜炎时,活动受限会比无外伤史的患者更严重。
二、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一)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可选择温度适中的暖水袋,且热敷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群皮肤感觉相对迟钝,热敷时也需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低温烫伤。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腰部肌肉的按摩,可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肌肉恢复。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肌肉损伤。例如,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腰背肌筋膜炎的人群,专业按摩可以缓解腰背部肌肉的紧张状态。
针灸:通过针刺穴位调节身体气血流通,缓解腰背肌筋膜炎的疼痛等症状。针灸对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应用,但儿童针灸时需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进针深度,老年人群则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20-30分钟。不同年龄段人群照射时均需注意避免烫伤,儿童和老年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皮肤反应。
(二)运动疗法
腰部伸展运动:如仰卧位挺腹运动,患者仰卧在床上,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每次做10-15次,每天3-4组。通过这种运动可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腰背肌筋膜炎的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儿童可在家长辅助下适当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动作,老年人群则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腰部损伤。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蛙泳和仰泳,对腰背肌筋膜炎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自重对腰部的压力,同时锻炼腰背肌力量。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在浅水区进行安全的游泳活动,老年人群选择合适的泳池环境,避免在寒冷的水中游泳时间过长,以防受凉加重病情。
(三)药物辅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老年人群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