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暗疮需从清洁皮肤、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清洁皮肤要温和且避免过度;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和规律作息;药物治疗有外用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及口服相关药物但需遵医嘱;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各自相应注意事项。
一、清洁皮肤
1.温和洁面:选择适合自己肤质(油性、混合性等)的温和洁面产品,每天早晚清洁皮肤。例如,对于油性皮肤,可选用含有水杨酸成分的洁面产品,水杨酸能够帮助疏通毛孔,减少油脂堆积从而有助于暗疮的改善。科学研究表明,水杨酸可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抑制皮脂分泌,从而对暗疮的预防和改善有积极作用,一般建议每天使用1-2次,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30-32℃为宜,过高水温会刺激皮肤分泌更多油脂,过低则不利于清洁。
2.避免过度清洁: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的水油平衡失调,反而可能加重暗疮问题。比如每天洁面次数过多(超过3次),尤其是使用强力去污的洁面产品,会使皮肤的角质层受损,使皮肤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进而引发暗疮。
二、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调整: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蛋糕等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容易诱发暗疮;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会使体内油脂分泌增多,加重皮肤油脂堆积,增加暗疮发生的概率。建议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代谢。
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摄入: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肤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毛囊角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胡萝卜等;锌元素可以促进皮肤的修复,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瘦肉、坚果等。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8小时左右。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进而影响皮脂腺的分泌,增加暗疮产生的风险。例如,长期熬夜的人,其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可能会升高,从而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容易长暗疮。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外用药物:
过氧化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的作用,可溶解粉刺。它能够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作用,一般可在清洁皮肤后薄薄涂抹一层于患处,每天1-2次。
抗生素类:如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适用于炎症较明显的暗疮,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但要注意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所以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2.口服药物:对于中重度暗疮,可能会使用口服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等)、异维A酸等药物,但口服药物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因为异维A酸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致畸等,所以孕妇、备孕女性等特殊人群禁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长暗疮相对较少见,如果儿童出现暗疮情况,首先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洁面产品,避免使用成人的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同时,要关注儿童的饮食,避免给儿童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食物,保证儿童规律作息。一般不建议儿童过早使用药物治疗暗疮,若情况较严重需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用药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2.孕妇:孕妇长暗疮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可通过清洁皮肤和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如选择温和的孕妇专用洁面产品,保持饮食清淡、作息规律等。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孕妇不能随意使用治疗暗疮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长暗疮相对较少,但也可能会出现。老年人皮肤较为脆弱,在清洁皮肤时要选择更加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生活方式上同样要注意饮食和作息,饮食上可多吃一些有助于皮肤健康的食物,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休息。如果老年人暗疮情况较为严重,应在医生的评估下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考虑药物对其他身体机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