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龋齿可通过目视和探针检查,但有准确性受限及无法替代专业检查的局限性,自查发现问题后,儿童不论低龄还是大龄均应尽快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成年人自查发现问题也应安排时间到口腔科就诊,且要反思口腔卫生习惯并在治疗后维护口腔健康。
一、自查龋齿的方法
1.目视检查
适用人群:所有人群均可进行目视初步自查。一般成年人可以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对着镜子,尽量张开嘴巴,观察牙齿表面是否有颜色改变,正常牙齿表面是白色或淡黄色,若有黑色、褐色等斑块,可能是龋齿的表现。儿童则需要家长协助,在良好光线下查看牙齿情况。对于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大龄儿童,也可在家长指导下自己对着镜子观察。
操作要点:要全面观察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咬合面、唇颊面和舌面等。例如咬合面的窝沟处容易发生龋齿,若窝沟处颜色变黑且呈墨浸状,要警惕龋齿。
2.探针检查
适用人群:成年人及大龄儿童可尝试用干净的牙科探针(没有探针时可用干净的牙签代替,但牙签可能较钝,效果稍差)进行检查。儿童中低龄儿童由于操作配合度低,可能不太适合自行用探针检查,可由家长协助。
操作要点:将探针轻触牙齿可疑龋坏部位,若感觉探针有勾挂或停滞感,提示可能存在龋齿。但要注意操作时力度要轻柔,避免损伤牙龈组织。比如在怀疑牙齿邻面有龋坏时,用探针轻触邻面,判断是否有异常阻力。
二、自查龋齿的局限性
1.准确性受限
对于浅龋的判断:一些非常表浅的龋坏,仅通过目视和简单探针检查可能难以准确判断。例如早期釉质龋,牙齿表面可能只有色泽改变,肉眼观察可能不明显,探针检查也可能不敏感,这时候需要专业牙科检查设备如口腔镜、X线片等进一步确诊。对于儿童,乳牙的浅龋有时更难早期发现,因为乳牙色泽与恒牙不同,且儿童牙齿较小,观察不易。
对于复杂情况的判断:对于深龋涉及牙髓等情况,仅靠自查无法准确判断牙髓状态等。比如龋齿已经很严重,出现疼痛等症状,但仅通过自查不能明确是单纯龋齿还是已经引发牙髓炎等,必须由专业牙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温度测试、牙髓活力测试等。
2.无法替代专业检查
儿童方面:儿童的口腔情况相对复杂,乳牙和恒牙的交替、牙齿发育等情况需要专业牙医进行综合评估。低龄儿童由于配合度差,自己无法准确进行全面的龋齿自查,而且专业的牙科检查设备如儿童专用的口腔X光机等能更清晰地看到牙齿内部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龋齿问题。例如儿童牙齿的邻面龋,很容易被忽视,专业牙医通过口腔检查和X线片可以更早发现并进行干预。
成年人方面:虽然成年人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进行初步自查,但专业牙医通过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探诊的深度、范围,结合X线等检查手段,可以更准确地诊断龋齿的程度、范围等。比如一些隐匿部位的龋齿,如牙齿根面龋,自己自查很难发现,而专业牙医可以通过详细检查发现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自查后发现问题的应对建议
1.儿童情况
低龄儿童:如果家长协助自查发现儿童牙齿可疑有龋齿表现,应尽快带儿童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因为儿童龋齿进展相对较快,早期干预非常重要。例如发现儿童乳牙有颜色改变或可疑龋坏,及时就诊可以通过涂氟等简单方法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避免龋齿进一步发展影响恒牙胚等。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帮助儿童刷牙等,降低儿童患龋齿的风险。
大龄儿童:大龄儿童自查发现牙齿问题后,也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此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自查时发现的情况,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比如大龄儿童自己发现牙齿有咬合不适等情况,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明确是否为龋齿引起,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充填治疗等。
2.成年人情况:成年人自查发现牙齿可疑龋齿后,应安排时间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专业检查确定龋齿的具体情况,若为浅龋或中龋,可以进行充填治疗等;若已经涉及牙髓等情况,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等相应处理。同时,成年人要反思自己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否存在刷牙不彻底、口腔清洁不到位等情况,以便在治疗后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如保持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