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晚期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病因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有代谢废物潴留、水等紊乱表现,靠肾功能等检查诊断,治疗有替代治疗和一般治疗,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规范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但总体预后相对较差。
一、定义与病因
尿毒症晚期是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到终末期的阶段,此时肾脏已严重受损,无法正常发挥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内分泌等功能。其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多囊肾等。例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进展,就可能发展到尿毒症晚期;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害肾脏血管和肾小球,最终引发尿毒症晚期。
二、主要临床表现
代谢废物潴留相关表现
消化系统: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体内蓄积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例如,毒素堆积会干扰胃肠蠕动和消化酶的活性,导致患者进食后消化不良,进而出现上述不适。
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肾脏受损后,排钠排水功能减弱,导致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同时,代谢废物潴留会影响心肌功能,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血液系统:常见贫血,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水代谢紊乱:患者可能出现水肿或脱水,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脱水则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等。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肌无力等症状;低钙血症可导致手足抽搐等;高磷血症会引起皮肤瘙痒等。
酸碱平衡紊乱:多为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有呼吸深快等表现。
三、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一般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1.73m2)可作为尿毒症晚期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可发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相关指标异常。
影像学检查: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脏体积缩小等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
四、治疗与护理要点
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机器过滤血液,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液透析时需要根据其体重、身体状况等调整透析参数。儿童进行血液透析时,要特别注意血管通路的维护,因为儿童血管较细,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方式,如中心静脉置管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其营养状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的透析液交换来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预防腹膜炎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腹膜透析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因为腹膜透析会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需要合理调整饮食。
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晚期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需要找到合适的供体。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肾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儿童肾移植后要密切监测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同时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心理关怀。
一般治疗
饮食:要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同时要控制钠、钾、磷的摄入。对于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晚期患者,还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引起的尿毒症晚期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
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不宜长期卧床,可进行适量的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活动量。
五、预后情况
尿毒症晚期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础病因、是否及时接受合理的治疗等。经过规范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一定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存活较长时间,但总体预后相对较差,需要长期进行替代治疗或等待肾移植。如果基础病因难以控制,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的心衰、感染等,预后会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