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咳嗽厉害与毒素蓄积、肺水肿、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相关,可通过调整体位、控制液体摄入、呼吸训练等非药物干预,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抗感染治疗等针对病因治疗来缓解,儿童和老年患者需根据自身特点个体化处理。
一、明确尿毒症咳嗽的原因
尿毒症患者出现咳嗽厉害的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一,尿毒症时体内毒素蓄积,如尿素等,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其二,尿毒症患者常存在水钠潴留,导致肺水肿,进而引起咳嗽,这是因为过多的液体在肺部积聚,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其三,尿毒症患者免疫力往往较低,容易合并呼吸道感染,从而出现咳嗽症状。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调整体位
对于尿毒症咳嗽厉害的患者,可尝试调整体位来缓解。例如,半卧位或坐位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肺部淤血,缓解咳嗽症状。这是因为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转移到身体低垂部位,减少了肺部的血液回流,从而减轻肺水肿对呼吸道的刺激。
(二)控制液体摄入
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尿量、透析情况等调整水分摄入,避免过多液体进入体内加重水钠潴留,进而减轻因肺水肿导致的咳嗽。一般来说,要记录24小时出入量,依据前一天的尿量加上500-700ml左右的不显性失水量来大致估算当天的液体摄入量。
(三)呼吸训练
适当的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缓解咳嗽。比如腹式呼吸,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通过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运动,提高肺通气量,减轻咳嗽时的呼吸困难等不适。
三、针对病因的治疗
(一)肾脏替代治疗
1.血液透析:通过血液透析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对于因毒素蓄积和水钠潴留导致的咳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具体频率需根据患者的肌酐水平、尿量、体重等情况由医生调整。
2.腹膜透析:对于适合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也能起到清除毒素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从而改善因尿毒症相关因素引起的咳嗽。
(二)抗感染治疗
如果尿毒症患者咳嗽是由于合并呼吸道感染引起,需要明确感染的病原体。若为细菌感染,可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但在用药时要考虑到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明显损害的抗生素。例如,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但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同样要注意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尿毒症患者
儿童尿毒症患者出现咳嗽厉害的情况时,非药物干预方面要更加注重护理。在调整体位时要给予足够的协助,保证患儿的舒适体位。控制液体摄入时要精准计算,因为儿童的液体需求量与体重、病情等密切相关,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严格把控。呼吸训练也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正确有效的呼吸练习。在治疗方面,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选择和剂量调整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血液透析时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腹膜透析时要注意腹膜的耐受性等。
(二)老年尿毒症患者
老年尿毒症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非药物干预时,调整体位要缓慢进行,避免因体位突然改变导致头晕等不适。控制液体摄入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心肾功能状况,防止液体摄入过少导致脱水等不良后果。呼吸训练要根据老年人的体力情况适度进行。在针对病因的治疗中,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选择要权衡老年人的全身状况、血管条件等。抗感染治疗时要更加谨慎评估抗生素的肾毒性,密切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反应,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药物排泄减慢,更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不良反应。
总之,对于尿毒症咳嗽厉害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非药物干预结合针对病因的治疗等多方面措施来缓解咳嗽症状,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