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肩周炎需定点定位,先探查病变组织并确定进针点,然后进行皮肤消毒、进针操作(根据病变情况松解粘连或紧张肌肉等)、出针;不同类型肩周炎治疗侧重点不同,早期轻柔疏通,中期适当松解粘连,晚期精细松解严重粘连;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要轻柔操作并加强康复护理,女性要精准定位并安抚情绪,合并基础疾病者要评估控制基础疾病后治疗并监测。
一、定点定位
1.病变组织探查:通过触诊等方法找到肩部压痛明显、肌肉紧张或硬结等病变组织的具体部位,不同类型肩周炎病变部位可能有差异,一般常见于肩前、肩后、肩外侧等区域,需根据患者具体查体情况精准定位。例如,肩前痛点可能与喙肱韧带等结构相关,肩后痛点可能涉及冈下肌等组织,肩外侧痛点可能和三角肌等有关。
2.确定进针点:根据病变组织位置确定合适的进针点,进针点一般选择在病变组织附近相对较为安全的部位,要避开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比如在肩前进针时,要远离腋动脉、腋静脉及臂丛神经等重要结构。
二、操作步骤
1.皮肤消毒:用碘伏等消毒剂对进针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严格消毒,消毒范围一般直径在5-10cm左右,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消毒,待干。
2.进针操作:使用小针刀,持针姿势要正确,一般采用执笔式持针。缓慢进针,当达到病变组织部位时,根据病变情况进行不同的操作。如果是松解粘连的组织,可进行切开、剥离等操作;如果是松解紧张的肌肉,可进行提插、疏通等操作。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一般每次进针操作时间根据病情复杂程度不同,通常在数分钟到十余分钟不等。例如,对于粘连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不同方向的剥离操作,但要避免过度损伤正常组织。
3.出针:完成相应操作后,缓慢拔出小针刀,然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再用无菌敷料覆盖针孔部位。
三、不同类型肩周炎的小针刀治疗侧重点
1.冻结肩早期:此时病变主要以炎症反应为主,小针刀治疗时操作相对轻柔,主要以松解局部轻度的粘连及改善血液循环为主,进针深度较浅,操作手法以疏通为主,避免过度刺激加重炎症反应。例如,主要针对肩周局部紧张的肌肉纤维进行轻度的松解,促进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
2.冻结肩中期:此阶段粘连情况逐渐明显,小针刀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松解力度,但仍要注意保护正常组织,重点对已经形成的较轻微粘连组织进行剥离松解,恢复肩关节的部分活动度。比如对肩袖周围轻度粘连组织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改善肩关节的前屈、后伸等基本活动功能。
3.冻结肩晚期:此时粘连较为严重,小针刀治疗时需要较为精细的操作,对严重粘连的组织进行充分松解,但要格外谨慎,防止损伤周围重要结构。例如,对于肩关节囊严重粘连的情况,要在清晰的解剖定位基础上,逐步进行分离操作,不过此类操作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因为稍有不慎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小针刀治疗时进针及操作力度要更轻柔,因为骨质疏松患者骨质强度下降,过度操作容易导致骨折等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术后要加强康复护理,密切观察局部恢复情况,适当延长休息时间,避免过早进行过度的肩关节活动。
2.女性患者:女性患者肩部解剖结构可能因生理特点与男性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肩部皮下脂肪分布等情况,在定点定位时要更加精准,避免因解剖差异导致进针偏差。另外,女性患者对肩部外观可能更为关注,术后要向患者说明可能出现的局部淤血等情况的正常性,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抚,缓解其担忧情绪。
3.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肩周炎患者,小针刀治疗前要充分评估患者基础疾病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要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容易增加感染风险;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平稳水平,避免因治疗过程中患者紧张等因素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治疗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观察患者有无因小针刀治疗引发的不适而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