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隔离与环境管理,严格隔离患儿并清洁其居住环境;皮肤护理要保持清洁、护理皮疹;口腔护理要清洁口腔、调整饮食;病情观察与监测要关注体温、神经系统症状及呼吸心率;特殊人群中婴幼儿需精细护理,年长儿要注重心理护理等,全方位保障患儿康复。
一、隔离与环境管理
1.隔离措施:手足口病患儿需进行隔离,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家庭护理,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分开居住,最好有单独的房间。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免疫力相对更低,更易受到病毒传播的影响,所以隔离措施需严格执行。
2.环境清洁:保持患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为宜;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表面、地面等;玩具、餐具等物品需定期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或使用专用消毒设备消毒;温度和湿度要适宜;对于婴幼儿,其活动范围相对固定且接触物品频繁,如果环境清洁不到位极易感染,所以环境管理需细致入微;而年长儿也不能忽视,其生活环境同样影响健康恢复。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为患儿进行温水擦浴,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颈部;及时更换患儿被汗液、尿液浸湿的衣物,保持皮肤干爽。婴幼儿的皮肤更为娇嫩,皮肤褶皱更多,如果不注意清洁和保持干爽,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年长儿皮肤相对厚些,但也需注意,出汗多或者尿液污染后若未及时处理也会出现皮肤问题;
2.皮疹护理观察皮疹情况,若皮疹有破溃,可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患儿搔抓皮疹,可适当修剪患儿指甲,必要时给患儿戴上棉质手套。对于皮疹的护理要特别关注,因为手足口病皮疹可能会引起患儿不适甚至感染加重情况,不同年龄段患儿搔抓程度不同,但都需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三.口腔护理
1.清洁口腔婴幼儿可在喂奶前后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年长儿可用淡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但需注意年长儿能配合含漱时方可使用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引发口腔炎症。年龄小的患儿口腔护理操作相对困难,需要更轻柔耐心的操作;年长儿口腔护理相对容易些,但也需根据其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洁方式;
2.饮食调整给予患儿温凉、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烫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加重疼痛。不同年龄患儿饮食需求不同,婴幼儿的饮食要特别注意温度和质地,年长儿虽然能进食更多种类食物,但也需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来选择合适饮食。
四、病情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如果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适用于各年龄段患儿,但要注意方法正确;对于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的患儿需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段患儿对发热的耐受和应对方式有差异,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更需谨慎处理发热情况;
2.神经系统症状观察观察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就医。年龄较小的患儿不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需格外留意其精神状态等情况;年长儿能表达部分不适,但也需密切关注其神经系统变化;
3.呼吸、心率监测注意观察患儿呼吸、心率情况,有无呼吸增快、心率加快等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各年龄段患儿呼吸心率正常范围不同,家长需了解基本正常范围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婴幼儿心率呼吸相对更快,更需细致观察。
五、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护理时要更加精细。在皮肤护理方面,要注意diaperarea(尿布区域)的护理,保持干燥,防止红臀加重病情;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婴幼儿口腔黏膜;病情观察要更频繁,因为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多留意细微的精神状态等变化。
2.年长儿:要注重心理护理,因为年长儿可能会因为患病、隔离等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家长要多与患儿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在饮食方面,要根据其喜好适当调整清淡易消化饮食,同时保证营养摄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在皮肤和口腔护理上,要引导年长儿配合,比如正确修剪指甲、按时漱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