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与胃炎在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差异。临床表现上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有多种表现,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且不同类型略有不同;内镜下胃癌有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等表现,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有充血水肿等、萎缩性胃炎有黏膜色泽变淡等表现,病理活检胃癌可发现癌细胞,胃炎主要是炎症细胞浸润等;血液检查胃癌血常规可贫血、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胃炎一般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多正常或轻度异常,幽门螺杆菌检测胃癌部分患者可感染,胃炎多数存在Hp感染且是常见病因之一。
一、临床表现差异
胃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体重减轻、乏力、黑便、呕吐等症状,晚期还可能有贫血、腹部肿块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更不典型,女性患者在某些症状上可能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整体病情发展仍遵循胃癌的一般规律。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出现上述症状时需高度警惕。
胃炎:常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疼痛多为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部分患者症状与进食有关,如进食后疼痛加重或缓解等。不同类型胃炎表现略有不同,例如萎缩性胃炎可能伴有贫血、消瘦等表现,而急性胃炎多有明确诱因,如暴饮暴食、服用刺激性药物等,起病较急。不同年龄人群胃炎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胃炎可能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引起,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且不典型;老年胃炎患者症状也可能不典型,但需注意与胃癌鉴别。
二、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差异
内镜下表现
胃癌:内镜下可见胃黏膜异常改变,如肿块型胃癌表现为突向胃腔的菜花状肿物,溃疡型胃癌可见较大溃疡,边缘不整齐,底部凹凸不平,浸润型胃癌则表现为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等。不同部位胃癌内镜表现有一定特点,例如胃窦部胃癌与胃体部胃癌在内镜下形态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都有其特异性改变。
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红斑等;萎缩性胃炎可见胃黏膜色泽变淡、皱襞变细等。不同类型胃炎内镜下表现各有特征,通过内镜观察能初步区分胃炎类型,但最终确诊需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
胃癌:病理活检可发现癌细胞,细胞形态、排列等符合胃癌病理特征,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病理检查中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无本质差异,但病理结果对于胃癌的分型、分期等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长期胃炎病史的患者,病理活检更需仔细排查癌变可能。
胃炎:病理活检主要是观察胃黏膜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等,非萎缩性胃炎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萎缩性胃炎除炎症细胞浸润外,还可见腺体萎缩等改变,一般无癌细胞存在。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血液检查
胃癌:血常规可出现贫血表现,如血红蛋白降低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能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升高,但这些标志物升高并非胃癌特异性,其他恶性肿瘤或某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引起其轻度升高。不同年龄患者血液检查中各项指标变化可能受身体基础状况影响,老年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疾病导致血液指标改变更复杂。有胃癌家族史人群进行肿瘤标志物监测时需动态观察。
胃炎:一般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若为萎缩性胃炎合并贫血,可能有血红蛋白降低等表现,肿瘤标志物多正常或轻度异常。不同类型胃炎血液检查指标变化不同,例如急性胃炎可能因应激等因素导致某些指标短暂异常,但一般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改变。
幽门螺杆菌检测
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部分胃癌患者可检测出Hp感染,但Hp感染不是胃癌所特有,胃炎患者也常存在Hp感染。不同年龄、性别患者Hp感染率可能有差异,儿童感染Hp可能与家庭密切接触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Hp感染后引发胃炎进而发展为胃癌的风险需关注。
胃炎:多数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通过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等方法可检测出Hp,Hp感染是胃炎常见病因之一,不同类型胃炎中Hp感染比例有所不同,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中Hp感染率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