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背部褥疮难治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生理上皮肤老化、血液循环差;长期卧床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持续损伤;营养状况不佳;基础疾病影响;护理不充分等,老人自身应配合护理保持良好心态,家属和护理人员要精心照顾,控制基础疾病以助褥疮愈合。
一、生理因素相关
1.皮肤状况:老年人皮肤老化,表皮变薄,真皮层内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减少,皮肤的韧性、弹性下降,修复能力减弱。例如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合成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能力下降,这使得皮肤在受到损伤后(如褥疮),难以像年轻人那样有效进行自我修复。而且老年人皮肤的保湿功能也减退,皮肤更容易干燥,不利于伤口的愈合环境维持。
2.血液循环:老年人血管容易发生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背部褥疮部位的组织供血不足,营养物质无法及时有效地输送到伤口处,同时代谢废物也难以排出,影响了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组织的修复。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会进一步加重背部褥疮局部的缺血缺氧状态,阻碍褥疮的愈合。
二、长期卧床因素相关
1.压力持续作用:老人若长期卧床,背部某一部位持续受到压力,局部组织长时间处于受压状态,会导致毛细血管血流受阻,组织缺血坏死。即使通过翻身等护理措施缓解压力,由于长期卧床的状态难以完全改变,压力因素会反复作用,使得褥疮难以愈合。例如长期卧床的老人,身体与床铺接触部位持续受压,压力超过毛细血管灌注压时,就会引起组织缺血,进而引发褥疮,而反复的压力刺激使得损伤不断积累,愈合困难。
2.摩擦力和剪切力影响:卧床老人在翻身或移动身体时,皮肤与床单、衣物等之间会产生摩擦力,以及身体不同部位之间出现剪切力,这些力会损伤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加重褥疮的程度,并且不利于伤口的修复。比如翻身时床单不平整产生的摩擦力,会擦掉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角质层,使皮肤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剪切力会导致深部组织的血管撕裂,影响局部的血液供应,阻碍褥疮愈合。
三、营养状况因素相关
1.营养不良:老年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如锌等)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缺乏蛋白质会使伤口愈合所需的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等过程受到影响;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修复密切相关,缺锌会影响伤口的愈合。例如一些老年人由于牙齿咀嚼功能下降、食欲减退等原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背部褥疮的愈合。
四、基础疾病影响
1.慢性疾病:老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白细胞的功能发挥,影响伤口的抗感染能力,而且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阻碍褥疮愈合;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存在问题,会进一步加重褥疮局部的缺血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受限,身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也不利于组织的修复。比如糖尿病老人背部发生褥疮时,高血糖环境会使细菌更容易生长繁殖,同时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细胞代谢等受到抑制,导致褥疮难以治愈。
五、护理不充分因素相关
1.护理措施不到位:如果对卧床老人的背部护理不够细致,如翻身不及时、皮肤清洁不彻底等。翻身不及时会导致受压部位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加重褥疮;皮肤清洁不彻底可能会引起局部感染,感染会进一步破坏组织,使褥疮恶化,难以愈合。例如有些护理人员由于疏忽,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为老人翻身,导致背部褥疮部位持续受压,病情加重。
特殊人群(老人)温馨提示
老人自身要尽量配合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褥疮的治疗。家属和护理人员要更加精心地照顾老人,定期为老人翻身、清洁皮肤,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注意老人的营养摄入,尽量满足老人对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密切观察褥疮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为褥疮的愈合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