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尿潜血“+-”(十一)表示弱阳性,可能由生理性(运动、女性生理期)或病理性(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肾小球肾炎等)因素引起,需复查尿常规,做泌尿系统超声、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等进一步检查,儿童、女性、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多考虑病理性因素,女性生理期后复查,老年人警惕泌尿系统肿瘤。
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情况
生理性因素
运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尿潜血弱阳性。例如,长时间跑步、登山等运动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尿潜血阳性。这是因为运动导致肾脏或泌尿系统的微小血管损伤,红细胞进入尿液。对于年轻人,尤其是经常运动的人群,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女性生理期:女性在生理期时,经血可能会污染尿液,从而导致尿潜血弱阳性。此时需要在月经干净后再复查尿常规,以排除生理期的影响。
病理性因素
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中移动时,可能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导致尿潜血弱阳性。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人群。例如,有过肾结石病史的患者,复查尿常规时发现尿潜血弱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泌尿系统超声等,以明确是否有结石复发或活动。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炎症会导致尿路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引起出血,从而出现尿潜血弱阳性。泌尿系统感染在女性中相对更为常见,尤其是育龄期女性。例如,年轻女性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尿常规提示尿潜血弱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可能考虑泌尿系统感染,需要进一步进行尿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也可能出现尿潜血弱阳性。肾小球肾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都可能伴有尿潜血、蛋白尿等情况。例如,儿童出现血尿、蛋白尿,同时尿潜血弱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肾功能、自身抗体等,以明确是否为肾小球肾炎及其具体类型。
进一步的检查和建议
复查尿常规:由于尿潜血弱阳性可能是一过性或由多种因素引起,所以需要择期复查尿常规,观察尿潜血的变化情况。如果复查后尿潜血转为阴性,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如果持续阳性或进一步加重,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泌尿系统相关检查
泌尿系统超声:可以检查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畸形等情况。对于怀疑泌尿系统结石或其他结构性病变的患者,泌尿系统超声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例如,对于出现腰腹部疼痛伴有尿潜血弱阳性的患者,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以帮助明确是否有结石等病变。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通过分析尿中红细胞的形态,有助于鉴别血尿是来自肾小球源性还是非肾小球源性。如果尿红细胞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多考虑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如果以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多考虑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疾病。
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尿蛋白定量、自身抗体检查等。例如,对于怀疑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尿蛋白定量可以评估蛋白尿的程度,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肾小球肾炎。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尿潜血弱阳性时,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泌尿系统相对娇嫩,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情况相对较少,更多需要考虑病理性因素。例如,儿童出现尿潜血弱阳性,同时伴有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要高度警惕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家长应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明确病因,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时出现尿潜血弱阳性较为常见,但需要注意在月经干净后复查。如果非生理期出现尿潜血弱阳性,要考虑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的可能,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如有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尿潜血弱阳性时,需要排除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率相对增加,如肾癌、膀胱癌等。老年人出现尿潜血弱阳性,伴有无痛性血尿时,更要高度警惕泌尿系统肿瘤,应及时进行泌尿系统超声、膀胱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