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小孩易致手腕疼患腱鞘炎,原因是手腕频繁活动使肌腱与腱鞘摩擦引发炎性反应,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预防需正确抱姿、适度休息、加强锻炼,治疗可休息、物理治疗、康复锻炼,不同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女性、老年人、儿童抱小孩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抱小孩手腕疼腱鞘炎的原因
抱小孩时手腕频繁活动,尤其是反复屈伸等动作,容易引发腱鞘炎。这是因为手腕部的肌腱在腱鞘内长期、过度摩擦,导致腱鞘发生炎性反应。例如,哺乳期女性长时间抱婴儿喂奶,手腕不断运动,就增加了肌腱与腱鞘摩擦的机会,进而引发腱鞘炎。从解剖结构来看,手腕处有多个肌腱通过腱鞘,抱小孩时手腕的反复动作使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引起腱鞘充血、水肿等炎性改变,从而出现疼痛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
疼痛:手腕部位会出现疼痛,疼痛可能在活动手腕时加重,休息时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发展,休息时也可能有疼痛。比如抱小孩后手腕疼痛明显,甚至影响手部的正常活动。
肿胀:腱鞘炎部位可能会有肿胀,用手触摸能感觉到局部组织增厚、肿胀。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腱鞘的炎性改变,手腕的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握拳、伸屈手腕等动作可能不灵活,影响抱小孩等日常活动。
三、预防措施
正确抱小孩姿势:尽量采用正确的抱小孩姿势,避免手腕过度弯曲或伸展。例如,可以将小孩靠近身体,用手臂的力量来抱,而不是单纯依靠手腕用力。不同年龄段的小孩抱持姿势略有不同,对于新生儿,要注意托住颈部和臀部,让手腕保持相对舒适的姿势;对于较大的婴儿,要调整手臂和手腕的角度,减少手腕的受力。
适度休息:在抱小孩过程中,定时休息,活动一下手腕,缓解肌腱和腱鞘的压力。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只手抱小孩,或者放下小孩让手腕得到放松。对于哺乳期女性,喂奶时可以准备一个喂奶枕,帮助保持舒适的姿势,减少手腕的负担。
加强手腕锻炼:平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手腕锻炼,增强手腕部肌肉和肌腱的力量,提高腱鞘的适应能力。例如,做手腕的屈伸、旋转等动作,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锻炼造成损伤。锻炼可以在非抱小孩的空闲时间进行,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
四、治疗方法(非药物为主)
休息:让手腕充分休息,减少引起疼痛的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通过休息可以使腱鞘的炎性反应逐渐减轻。如果疼痛明显,应尽量避免抱小孩等加重手腕负担的活动,必要时可以使用手腕支具固定,限制手腕的活动,促进恢复。
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性反应。用温水毛巾湿敷手腕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也可以进行按摩,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方法,避免加重损伤。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考虑进行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
康复锻炼:在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手腕的康复锻炼,恢复手腕的活动功能。例如,进行手腕的伸展和屈曲练习、旋转练习等,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锻炼。开始时锻炼的幅度和强度要小,随着症状的改善逐渐增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发生抱小孩手腕疼腱鞘炎时,要特别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不影响哺乳。物理治疗方法相对比较安全,如热敷、适当的按摩等可以采用。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权衡对婴儿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通过乳汁传递对婴儿不利的药物。如果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应暂停哺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肌腱、腱鞘退变等情况,抱小孩引发腱鞘炎后恢复相对较慢。在预防方面要更加注意抱小孩的姿势,尽量减轻手腕的负担。治疗时除了休息、物理治疗外,康复锻炼要更加温和,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逐步进行,避免因锻炼不当加重病情。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疾病治疗的相互影响。
儿童抱小孩情况(特殊情况):如果是儿童模仿抱小孩出现手腕疼类似情况,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抱持动作,避免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腱鞘损伤。儿童的骨骼、肌腱等还处于发育阶段,要引导正确的活动和抱持方式,防止出现类似腱鞘炎的问题。家长要关注儿童的手部和手腕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正确引导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