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唇炎是唇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因有环境、局部刺激、全身性因素,临床表现分干燥脱屑型和湿疹糜烂型,通过病史和表现诊断,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包括一般和全身治疗,预防要保湿、避刺激、均衡饮食、防晒防风,不同人群有不同防治特点。
一、慢性唇炎的定义
慢性唇炎是一种发生于唇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唇部干燥、起皮、皲裂、结痂等症状,病程迁延不愈。
二、慢性唇炎的常见病因
1.环境因素
气候干燥:在干燥、寒冷的季节,空气湿度低,唇部皮肤的水分容易流失,若不注意保湿,就容易引发慢性唇炎。例如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气候干燥,慢性唇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风吹日晒: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或受到强风刺激,会损伤唇部的皮肤屏障。紫外线会破坏唇部皮肤的细胞组织,强风会加速唇部水分的蒸发,导致唇部出现炎症反应。
2.局部刺激因素
不良习惯: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会破坏唇部的角质层和皮脂膜,使唇部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比如经常舔唇的人,唾液中的酶会反复刺激唇部,导致慢性炎症持续存在。
唇部化妆品使用不当:某些劣质的唇部化妆品中含有刺激性成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唇部过敏或慢性炎症。例如含有香料、防腐剂等成分的唇膏,可能会对唇部皮肤产生刺激。
3.全身性因素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B、维生素A等营养素时,会影响唇部皮肤的正常代谢。维生素B缺乏会导致黏膜上皮细胞的代谢紊乱,维生素A缺乏会使唇部皮肤干燥、角质化,从而引发慢性唇炎。例如长期挑食、偏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慢性唇炎。
系统性疾病:一些系统性疾病也可能与慢性唇炎相关,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唇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容易并发慢性唇炎;患有贫血的人,唇部皮肤的营养供应不足,也可能引发唇部炎症。
三、慢性唇炎的临床表现
1.干燥脱屑型:唇部干燥,有大量细小鳞屑,可无痛性地自行脱落,脱落后不久又会重新起皮,严重时可出现皲裂、出血。
2.湿疹糜烂型:唇部出现充血、水肿,有渗出液,形成黄色或淡黄色的结痂,去除结痂后可见糜烂面,患者可能会有瘙痒、疼痛等不适感觉,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四、慢性唇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如唇部不良习惯、接触过敏原等)、临床表现(唇部干燥、脱屑、糜烂等症状)来进行诊断。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唇部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发因素等情况,同时观察唇部的具体表现。
2.鉴别诊断:需要与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疾病相鉴别。盘状红斑狼疮除了唇部病变外,还会有面部皮肤的红斑、鳞屑等表现,且红斑狼疮的病变有其典型的皮肤损害特点;扁平苔藓可累及口腔黏膜等多处,唇部病变常表现为网状白色条纹等特征,通过皮肤活检等进一步检查可以明确鉴别。
五、慢性唇炎的治疗与预防
1.治疗
一般治疗:首先要去除刺激因素,如纠正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唇部化妆品。使用润唇膏保持唇部的湿润,选择无香料、无防腐剂的温和润唇膏。对于干燥脱屑型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眼膏)涂抹唇部,起到抗炎、保湿的作用;对于湿疹糜烂型患者,先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唇部湿敷,去除结痂和渗出物,然后再涂抹药物。
全身治疗:对于由全身性因素引起的慢性唇炎,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贫血患者要纠正贫血,补充相应的维生素等营养素。
2.预防
保持唇部湿润:在干燥季节或环境中,经常涂抹润唇膏,尤其是在外出时,要做好唇部的保湿工作。
避免局部刺激:注意唇部的护理,不使用劣质的唇部化妆品,纠正不良的唇部习惯。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奶类、豆类等,维持唇部皮肤的正常代谢。
注意防晒防风: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佩戴口罩等,减少风吹日晒对唇部的刺激。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慢性唇炎的发生和防治上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儿童由于皮肤娇嫩,更易受外界刺激,家长要注意引导儿童纠正舔唇等不良习惯;女性在选择唇部化妆品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因化妆品刺激引发慢性唇炎;有系统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慢性唇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