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可通过症状表现初步判断,包括疼痛特点(放射性、自发性阵发性夜间加剧等)和温度刺激反应(冷热刺激致剧痛);专业检查有口腔视诊(查龋坏等)、探诊(探龋洞深度及牙髓腔)、叩诊(依疼痛反应判断)、牙髓活力测试(冷、热诊判断活力);影像学检查辅助有X线(观牙齿内部及牙根周围骨质)和CBCT(复杂情况更清晰三维图像助判断)来确定患牙及炎症情况。
一、症状表现初步判断
1.疼痛特点
牙髓炎的疼痛具有放射性,患者往往难以准确指出疼痛的具体牙齿,但可根据疼痛的大致区域进行初步推测。例如,上颌牙齿的牙髓炎疼痛可能会放射到同侧的面部、头部等区域,下颌牙齿的牙髓炎疼痛可能放射到同侧的耳颞部等。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用手触碰面部等行为,需要家长仔细观察疼痛相关的面部反应区域来初步判断可能的牙齿位置。
急性牙髓炎疼痛具有自发性、阵发性疼痛,夜间疼痛加剧等特点。如果患者在夜间睡眠中因牙痛醒来,可根据疼痛相对明显的半侧面部来推测可能患病的牙齿所在的一侧。对于有长期口腔不良习惯(如长期单侧咀嚼等)的人群,可能患侧牙齿出现牙髓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长期单侧咀嚼会导致一侧牙齿负担过重,易出现牙齿问题进而引发牙髓炎。
2.温度刺激反应
用冷、热刺激患牙时,可引起剧烈疼痛。医生会使用冷热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患者自身也可通过回忆在进食冷、热食物时疼痛加剧的牙齿来初步判断。例如,进食冷饮时疼痛明显加剧的牙齿,可能就是患有牙髓炎的牙齿。但儿童对冷热刺激的反应可能不如成人敏感,需要家长辅助观察儿童在接触冷、热食物时的口腔反应,如是否有躲避、哭闹等情况来判断可能的患牙位置。
二、专业检查方法
1.口腔视诊
医生会通过口腔内窥镜等设备观察牙齿的外观情况,查看牙齿是否有龋坏、磨损、裂纹等情况。龋坏是导致牙髓炎常见的原因,如果发现某颗牙齿有较深的龋洞,且龋洞接近牙髓腔,那么这颗牙齿患牙髓炎的可能性较大。例如,磨牙的颌面如果有大面积的龋坏,就需要高度怀疑该牙齿可能患有牙髓炎。对于儿童,由于牙齿发育特点,更要仔细观察乳牙是否有龋坏情况,因为儿童乳牙龋坏进展较快,容易波及牙髓引发牙髓炎。
2.探诊检查
用探针探测牙齿的龋洞深度以及牙髓腔的情况。如果探针探及龋洞底部时患者出现剧烈疼痛,说明牙髓可能已经受到感染,该牙齿很可能就是牙髓炎的患牙。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度的疼痛刺激。儿童可能会因为探诊的不适而抗拒检查,家长需要安抚儿童情绪,配合医生完成检查。
3.叩诊检查
用叩诊器械轻轻叩击牙齿,根据患者的疼痛反应来判断。垂直叩诊时,如果患牙出现疼痛,说明根尖部可能也受到了影响,提示牙髓炎症可能已经波及根尖周围组织;侧方叩诊时的疼痛反应也可辅助判断患牙位置。对于儿童,叩诊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大给儿童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4.牙髓活力测试
常用的有冷诊法和热诊法。冷诊法可使用冷水滴在牙齿上,热诊法可使用加热的牙胶棒等。通过观察患者对冷、热刺激的反应来判断牙髓的活力状态。如果牙髓活力测试显示患牙有异常反应(如疼痛加剧等),则提示该牙齿患有牙髓炎。但对于儿童,牙髓活力测试可能会因为儿童的不配合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医生耐心引导儿童配合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
1.X线检查
通过拍摄牙齿的X线片,可以观察牙齿内部的结构,如牙髓腔的情况、牙根周围的骨质情况等。如果X线片显示牙齿龋坏已接近牙髓腔,或者牙根周围有低密度阴影等情况,提示牙髓可能存在炎症。例如,龋病导致牙本质深层龋坏,X线片上可见龋损接近髓腔,这种情况下该牙齿很可能就是牙髓炎的患牙。对于儿童,拍摄X线片时要注意防护,减少辐射暴露,并且要安抚儿童情绪,使其保持静止以获得清晰的X线图像。
2.CBCT检查(锥形束CT)
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牙齿,如多根牙、位置较特殊的牙齿等,CBCT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更全面的三维图像,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牙髓炎所在的牙齿。它可以更细致地观察牙齿周围的组织结构,对于判断牙髓炎症的范围等有重要价值。但CBCT检查相对X线检查辐射剂量稍高,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谨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