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鹰嘴骨折康复治疗分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3个月),早期目标是减轻肿胀疼痛等,措施有抬高患肢等;中期目标是增加关节活动度等,措施有肘关节屈伸练习等;后期目标是恢复关节功能等,措施有主动活动等。康复需注意个体化差异、定期复查、避免过度活动。
一、康复治疗的分期及目标
(一)早期康复(术后1-2周)
1.目标:减轻肿胀、疼痛,预防并发症,保护骨折部位稳定。
2.具体措施
抬高患肢:将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例如,休息时使用枕头垫高患肢,这对于任何年龄段接受尺骨鹰嘴骨折手术的患者都适用,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能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手指活动:鼓励患者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如握拳、伸指等动作,每小时可进行3-5组,每组10-15次。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进行简单的手指活动,帮助维持手指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物理治疗:在术后早期可采用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冷敷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不过对于糖尿病患者等血液循环较差的人群,要密切观察冷敷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止出现冻伤等并发症。
(二)中期康复(术后2-6周)
1.目标: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开始轻度的肘关节活动,恢复肌肉力量。
2.具体措施
肘关节屈伸练习: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进行被动或主动-辅助的肘关节屈伸活动。被动屈伸可由治疗师或家属协助进行,活动范围从0°-30°开始,逐渐增加,每周可增加10°-15°。主动-辅助屈伸则是患者自己用力,但需要借助外力辅助完成部分动作。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当加快活动度增加的速度,但要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例如,年轻体力劳动者在符合康复进度的情况下可更快地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再损伤。
肌肉力量训练:进行前臂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收缩但关节不产生运动。如患者可用力握紧拳头,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老年患者,肌肉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因力量训练强度过大导致疲劳,可适当减少训练次数和每组的重复次数,但要保证训练的规律性。
(三)后期康复(术后6周-3个月)
1.目标:进一步增加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具体措施
肘关节主动活动:患者可进行主动的肘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如使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进行梳头、洗脸等动作,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康复进度进行针对性训练,鼓励其参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训练,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力量强化训练:进行抗阻力的肌肉力量训练,可使用弹力带或轻重量的哑铃进行练习。例如,用弹力带进行前臂的旋前旋后抗阻训练,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在康复后期可适当增加力量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但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训练安全有效。
二、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个体化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患者康复进度可能不同。例如,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强,康复进度可能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可能因为存在基础疾病等原因,康复进度较慢。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由于生理特点,对疼痛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在疼痛管理上需要更加关注。对于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康复治疗要更加谨慎,如在抬高患肢、物理治疗等方面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血液循环等的影响,避免因康复治疗不当加重基础疾病。
(二)定期复查
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治疗方案。例如,术后4-6周需要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及骨痂生长情况,若骨折愈合不佳,则需要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
(三)避免过度活动
在康复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损伤或影响骨折愈合。例如,在肘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严格遵循康复进度,不能急于求成,过度的屈伸或旋转活动可能会使骨折端受到异常应力,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骨折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