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腱鞘炎是手腕部腱鞘因机械性摩擦等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常见类型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和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病因包括过度使用、外伤、疾病因素等,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症状轻可保守治疗,重需手术,要注意正确姿势、适当休息、选合适工具等来预防,特殊人群也需注意。
一、定义
手腕腱鞘炎是指手腕部的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结合,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当手腕部活动频繁、过度摩擦时,就容易引发腱鞘炎。
二、常见类型及表现
(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手工劳动者和家庭主妇等。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疼痛、压痛,可触及硬结,手腕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在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疼痛明显,可放射至手、肘或肩部。
(二)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常见于拇指、中指和环指。多发生于长期快速用力使用手指和腕部的人群,如织毛衣者、乐器演奏家等。主要表现为手指屈伸时疼痛,有时可触及结节,手指屈伸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出现弹响或闭锁现象,即手指屈伸到某一阶段时突然卡住,需另一手帮助才能伸直或屈曲。
三、病因
(一)过度使用
长期重复性的手腕活动,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使用鼠标等,会使手腕部的肌腱和腱鞘频繁摩擦,导致腱鞘发生炎症反应。例如,长时间用鼠标的办公族,手腕部肌腱不断在腱鞘内滑动,容易引发腱鞘炎。
(二)外伤
手腕部的急性损伤,如扭伤、挫伤等,可能会直接损伤腱鞘,导致腱鞘的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炎症。比如手腕部受到外力撞击后,腱鞘组织受损,后续容易出现炎症改变。
(三)疾病因素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手腕腱鞘炎的发生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关节组织,包括腱鞘,导致腱鞘炎症;痛风患者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可能沉积在腱鞘内,引起炎症反应。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手腕部,观察是否有肿胀、压痛、硬结等情况。对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会进行握拳尺偏试验,即让患者握拳,然后将手腕向小指一侧倾斜,如果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就提示可能患有该疾病;对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会检查手指屈伸时是否有弹响、闭锁现象以及压痛的具体部位。
(二)影像学检查
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骨骼的病变,如骨折、骨质增生等。而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腱鞘的厚度、肌腱的情况以及是否有积液等,对于早期诊断手腕腱鞘炎有一定帮助;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精确地显示腱鞘、肌腱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五、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首先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减少手腕部的活动,让受损的腱鞘有恢复的机会;局部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还可以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即向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起到抗炎的作用,但需要注意封闭治疗不宜多次使用,以免引起肌腱断裂等并发症。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腱鞘切开减压术,通过手术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压迫,恢复肌腱的正常滑动。
(二)预防
注意正确的手腕姿势,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时使用电子设备,都要保持手腕处于自然舒适的姿势,避免手腕过度弯曲或伸展;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活动手腕,做一些简单的手腕屈伸、旋转等运动,缓解肌腱和腱鞘的疲劳;选择合适的工具,如键盘、鼠标等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减少对手腕的压力;对于从事手工劳动的人群,要注意保护手腕,避免过度用力和受伤。例如,手工劳动者在操作时要合理控制力度和频率,工作间隙适当按摩手腕。对于特殊人群,如孕期女性,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原因可能更容易出现手腕腱鞘炎,要特别注意手腕的休息和正确使用;儿童如果出现手腕部异常活动导致的疑似腱鞘炎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骨骼、肌腱等组织还在发育中,需要谨慎处理,优先考虑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