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肾脏需从多方面入手,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规律服降压药、糖尿病患者综合控血糖;合理饮食要控制蛋白质、盐、磷摄入;适量运动选合适方式且注意事项;避免肾毒性物质慎用肾毒性药、避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定期体检查尿常规等;特殊人群如儿童防感染、老人重护肾、妊娠期女性产检防肾损。
一、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像依那普利、氯沙坦等,这类药物除了降压,还能延缓肾功能恶化。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血压控制目标。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控制血糖。例如,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糖化血红蛋白应尽量控制在7%以下,以减少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尿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合理饮食
1.控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合理安排蛋白质摄入量。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群,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1g/kg体重;对于已出现肾功能损伤的人群,需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一般为0.6-0.8g/kg体重,且应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如豆类及其制品。
2.限制盐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下,对于高血压、水肿或有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更要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因为高盐饮食会加重高血压和水肿,进而加重肾脏负担。可以通过减少食用咸菜、腌制品等方式来控制盐的摄入。
3.控制磷的摄入:高磷饮食会影响钙磷代谢,加重肾脏损伤。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坚果、巧克力等高磷食物,可选择低磷食物,如精制谷类、部分蔬菜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结合剂。
三、适量运动
1.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运动时稍微气喘、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
2.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评估运动风险。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发生低血糖。
四、避免肾毒性物质
1.慎用肾毒性药物:某些药物具有肾毒性,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在使用药物前要咨询医生,告知医生自己的肾功能情况和用药史,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可能有肾毒性的药物,要密切监测肾功能。
2.避免接触重金属和有机溶剂: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以及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会损害肾脏,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五、定期体检
1.常规体检项目: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血压等检查。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于有基础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要增加体检频率,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
2.早期发现肾脏问题: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的微小病变,如尿常规中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情况,肾功能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时,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时期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时治疗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因为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同时,儿童用药要严格按照医嘱,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肾功能逐渐减退,要更加注意保护肾脏。定期体检时要重点关注肾功能指标,合理用药,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增加肾毒性风险。在饮食上要更加注重低盐、优质低蛋白等原则,根据身体状况适度运动。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要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情况,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对肾脏造成损害的情况发生。如果出现水肿、蛋白尿等异常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