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初期有典型和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等加重)和反流(酸性或苦味液体反流至口腔,婴幼儿表现为吐奶等);非典型症状有胸痛(部位多样,机制是反流物刺激食管致胸部疼痛)、吞咽困难(间歇性,机制为反流致食管痉挛或狭窄)、咳嗽(慢性,机制是反流物刺激咽喉或吸入气道);不同人群初期症状有特点,儿童婴儿期吐奶、哭闹等,幼儿期有间接烧心表现等,成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妊娠、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疾病者初期症状有不同表现。
一、典型初期症状
1.烧心
表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一般认为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神经末梢引起。例如,儿童胃食管反流病时也可能出现烧心感,但表述可能不如成人明确,多表现为哭闹、拒食等间接表现。
机制: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降低是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LES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LES压力降低时,胃酸等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烧心感觉。
2.反流
表现:有酸性或苦味液体反流至口腔,分为反流物为胃酸等胃内容物的反酸和无胃酸反流的反食。成年人可清晰感觉到反流至口腔的液体,而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吐奶、溢奶频繁,这与婴幼儿食管较短、LES功能不完善有关。比如,婴儿胃食管反流病初期常以频繁吐奶为主要表现之一。
机制:LES松弛或其压力降低使得胃内容物有机会反流,当反流物到达咽喉部或口腔时就表现为反流症状。
二、非典型初期症状
1.胸痛
表现:疼痛部位可在胸骨后、心前区等,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隐痛等。成年人出现胸痛时需与心绞痛等疾病鉴别,而儿童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可能更难察觉,多表现为哭闹不安、姿势异常(如拱背)等。其机制可能是反流物刺激食管,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胸部疼痛。有研究表明,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初期可出现胸痛症状,是因为食管黏膜受到反流物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胸部相关神经区域。
2.吞咽困难
表现:初期可能为间歇性吞咽困难,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时均可能出现。成年人可能会描述进食时有阻塞感,儿童胃食管反流病时吞咽困难可能表现为进食时哭闹、拒绝进食固体食物等。机制可能是反流引起食管痉挛或食管黏膜炎症导致食管狭窄,从而出现吞咽困难。例如,长期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黏膜反复炎症刺激,可能逐渐引起食管局部纤维组织增生,造成食管狭窄,出现吞咽困难。
3.咳嗽
表现:多为慢性咳嗽,无明显咳痰等其他呼吸道感染表现。成年人咳嗽可能被忽视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儿童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咳嗽较为常见,可能是反流物刺激咽喉部或吸入气道引起咳嗽反射。研究发现,部分慢性咳嗽患者经检查发现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其中初期可能就表现为咳嗽症状,是因为反流物刺激上呼吸道引起咳嗽反射。
三、不同人群初期症状特点
1.儿童
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吐奶、溢奶频繁,可伴有哭闹、拒食,部分婴儿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这是因为婴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LES压力低,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比如,出生后几个月内的婴儿,正常喂养后出现频繁吐奶,且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时,需考虑胃食管反流病初期可能。
幼儿期:除了吐奶外,可能出现烧心相关的间接表现,如烦躁不安、喜欢弯腰姿势等,吞咽困难可能表现为拒绝进食较硬食物等。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症状多通过行为异常体现。
2.成年人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初期症状,但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更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病初期症状,如妊娠中晚期烧心、反流等症状可能加重,因为妊娠时子宫增大,腹压增高,促进胃内容物反流。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饮酒、高脂饮食、肥胖人群初期症状可能更明显。吸烟会降低LES压力,饮酒可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并降低LES压力,高脂饮食会延迟胃排空,肥胖人群腹压高,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加重初期烧心、反流等症状。
病史相关:有食管裂孔疝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胃食管反流病初期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严重。因为食管裂孔疝会改变LES的解剖结构,进一步降低LES压力,使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