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溃疡有典型症状如烧心反酸、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还有胸骨后疼痛、呕血黑便等其他症状,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儿童拒食哭闹不安,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易掩盖、出血风险高,长期吸烟饮酒者症状更明显、愈合慢,长期服非甾体抗炎药者症状易被忽视,有胃食管反流或食管狭窄病史者更易患食管溃疡且症状有相应特点。
烧心和反酸: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反酸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烧心和反酸是食管溃疡较为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食管溃疡患者会出现烧心和反酸症状。
吞咽疼痛:吞咽时感到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疼痛性质可为刺痛、灼痛或隐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仅有不适感,重者可影响进食。这是由于吞咽时食管溃疡部位受到食物的刺激,引发疼痛。一般来说,食管溃疡患者在吞咽固体或液体食物时均可能出现吞咽疼痛,但部分患者可能以吞咽固体食物时疼痛更为明显。
吞咽困难:表现为进食时或进食后食物通过食管受阻的感觉。初期可能只是在吞咽较硬或较干的食物时有轻度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出现吞咽软食甚至流质食物都困难的情况。其发生机制主要是食管溃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炎症反应引起食管痉挛或瘢痕形成,使食管腔狭窄,从而影响食物的通过。
其他症状
胸骨后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颈部、肩部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刺痛或剧痛等。疼痛的发生与胃酸刺激溃疡部位、食管蠕动时溃疡处受到牵拉等因素有关。例如,疼痛可能在空腹时较为明显,也可在进食后出现。
呕血和黑便:当食管溃疡较深,侵犯到血管时,可能导致出血。少量出血时,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呕血,呕吐物可为暗红色血液或咖啡样物质;黑便则是由于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质地黏稠,形似柏油,称为柏油样便。一般来说,大量呕血和黑便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不同人群食管溃疡症状的特点
儿童
儿童食管溃疡相对较少见,但其症状可能不太典型。除了可能出现上述成人的烧心、吞咽疼痛等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不安。这是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主要通过行为来表现。例如,婴幼儿可能会在进食时突然拒绝进食,或者进食后出现频繁呕吐等情况,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进食情况和行为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老年人
老年人食管溃疡的症状可能不典型,烧心和反酸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部分老年人可能以吞咽困难为首要表现,且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可能会掩盖食管溃疡的症状。此外,老年人食管溃疡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出现呕血、黑便的情况可能较为常见,同时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临床诊断时需要更加细致,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来明确病情。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吸烟饮酒者:长期吸烟饮酒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食管溃疡的发生风险,且其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例如,长期饮酒者胃酸分泌可能会增多,进一步加重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导致烧心、吞咽疼痛等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同时,这类人群食管溃疡的愈合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加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人群,由于药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容易发生食管溃疡。其症状可能在服药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除了典型的烧心、吞咽疼痛等症状外,可能因为基础疾病需要继续服用药物,使得病情容易被忽视,需要在服用这类药物期间密切监测食管情况。
食管溃疡症状与病史等因素的关系
病史因素
有胃食管反流病史者:本身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的频率较高,食管黏膜长期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等的刺激,更容易发生溃疡,其出现食管溃疡相关症状的概率也相对较高,而且症状可能会比较顽固。
有食管狭窄病史者:既往有食管狭窄的患者,食管结构已经发生改变,食物通过时阻力增大,容易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进而引发溃疡,其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会更加突出,且溃疡的发生可能与食管狭窄处的黏膜反复受刺激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