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骨折是常见肘部骨折,多发生于成年人,病因有直接和间接暴力,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有X线和CT,分型包括按形态和Mason分型,治疗原则有保守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及特殊人群考虑)和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及特殊人群考虑)。
病因
直接暴力:如肘部受到直接的打击、碰撞等,暴力直接作用于桡骨小头导致骨折,这种情况在交通事故中肘部受到撞击或重物砸伤等场景较为常见。
间接暴力:当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前臂传递到肘部,由于前臂处于旋前位时,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相互撞击,从而引起桡骨小头骨折,这种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较为多见。
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肘部外侧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在活动肘关节时疼痛会加剧,患者往往不敢用患侧手进行持物等活动。
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及炎症反应导致。
压痛:在桡骨小头部位有明显的压痛,按压时患者会感觉疼痛难忍。
活动受限: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都会受到限制,因为骨折后骨折端的异常活动以及疼痛会限制关节的正常运动。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桡骨小头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等。通过正位和侧位X线片能够清晰看到桡骨小头是否有骨折线,以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桡骨小头骨折,尤其是存在微小骨折或骨折块移位不明确的情况,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有助于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例如,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骨折块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等。
分型
根据骨折的形态分型
裂纹骨折:骨折线呈裂纹状,没有明显的骨折块移位,这种骨折相对较轻。
嵌插骨折:骨折端相互嵌插,可能是由于间接暴力导致的骨质相互挤压形成,骨折端相对稳定。
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碎裂成三块或更多块,这种骨折往往是由于较大的暴力引起,骨折端移位通常比较明显,治疗相对复杂。
根据骨折的移位程度分型(Mason分型)
Ⅰ型:无移位骨折,骨折线没有明显的移位,桡骨小头的完整性基本保持,只是有裂纹或轻度的骨折改变。
Ⅱ型:部分移位骨折,骨折块有移位,但桡骨小头的关节面尚有部分保持完整,骨折块有一定程度的移位,但未完全脱离原位。
Ⅲ型:完全移位骨折,骨折块完全脱离桡骨近端的原位,桡骨小头的关节面完全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移位较为明显。
Ⅳ型:合并肘关节其他结构损伤的骨折,除了桡骨小头骨折外,还合并有肘关节其他结构如尺骨鹰嘴、肱骨远端等的损伤,这种类型的骨折病情相对复杂,往往需要综合治疗。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
适应证:对于Ⅰ型无移位骨折或某些Ⅱ型部分移位但移位较小且关节面损伤不严重的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例如,用肘关节吊带将患肢固定于屈肘90°、前臂中立位的位置,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在固定期间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等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过早的肘关节活动导致骨折移位。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一些轻度移位的桡骨小头骨折可能通过保守治疗能够良好愈合,但仍需要密切观察骨折的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而对于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且骨折移位不明显,也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要注意长期制动可能带来的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Ⅱ型中移位明显的骨折、Ⅲ型完全移位骨折以及Ⅳ型合并有其他结构损伤的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桡骨小头的解剖结构,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关节功能。手术方法包括桡骨小头切除术、桡骨小头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例如,对于桡骨小头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将移位的骨折块准确复位后用内固定物如螺钉等进行固定,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骨骼还在发育中,手术可能会对骨骼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所以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加强康复指导和护理,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