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体格检查视诊观察肩部情况、触诊查压痛等;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排除骨骼疾病、MRI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情况;肩关节活动度检查包括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度检查;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急性炎症期ESR可增快、CRP可升高,综合这些检查手段并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来诊断肩周炎。
一、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肩部有无萎缩、肿胀等情况。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长期患病导致肩部肌肉萎缩,而急性炎症期可能出现肩部肿胀。女性患者若在特殊生理期,可能因激素变化对肩部组织有一定影响,但无特异性指向。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伏案工作者肩部视诊可能发现肌肉紧张等情况。
查看肩部的姿势,正常肩部两侧对称,若有肩周炎,可能出现肩部下垂、内收等异常姿势。
2.触诊
触摸肩部周围肌肉,如三角肌、冈上肌等部位有无压痛。肩周炎患者常在冈上肌附着点、肩峰下等部位有明显压痛。不同年龄人群压痛部位可能有差异,老年人肌肉萎缩后压痛可能相对不典型,但疼痛点的存在是重要体征。女性在孕期或哺乳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肌肉敏感性,但触诊压痛仍可作为参考。
检查肩关节活动时的压痛情况,主动或被动活动肩关节时,观察压痛是否加重。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X线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骨骼疾病,如骨折、骨肿瘤等。肩周炎患者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能出现肩部骨质疏松、冈上肌钙化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骨质疏松时X线显示骨质疏松更明显,需与肩周炎鉴别。女性若有绝经后骨质疏松,X线表现可能类似肩周炎的骨质疏松改变,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操作:患者站立或卧位,拍摄肩关节正位、腋位等X线片。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意义: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肩袖、滑膜、韧带等。肩周炎患者MRI可发现肩袖水肿、滑膜增厚、关节囊粘连等改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MRI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和青少年肩周炎罕见,若出现相关表现需考虑其他疾病。女性在孕期进行MRI检查需注意磁场对胎儿的影响,但肩周炎患者一般非孕期检查为主。生活方式中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者,MRI显示的软组织损伤可能更明显。
三、肩关节活动度检查
1.前屈活动度
正常肩关节前屈可达180°,肩周炎患者前屈活动度明显受限,可能小于正常范围。不同年龄人群正常活动度有一定差异,老年人关节退变可能使前屈活动度较年轻人稍低,但肩周炎患者的受限程度远超过正常退变范围。女性在更年期后关节退变加速,可能影响前屈活动度判断,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2.后伸活动度
正常后伸可达40°-50°,肩周炎患者后伸活动度也会降低。年龄较大者本身后伸活动度可能有所下降,但肩周炎导致的下降更为显著。生活方式中经常从事需要后伸动作工作的人群,若出现后伸活动度受限,需考虑肩周炎可能。
3.外展活动度
正常外展可达180°,肩周炎患者外展时可出现疼痛和活动受限。不同年龄阶段外展活动度有正常范围,儿童和青少年外展活动度较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肩周炎患者的外展受限在各年龄段都表现为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外展活动度变化不大,但肩周炎导致的受限是共性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意义:一般肩周炎患者血常规无明显异常,但若合并感染等情况,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对于有发热等感染表现的肩周炎患者,血常规可辅助判断是否合并感染。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正常参考值相同,但儿童和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合并感染时血常规改变可能更明显。女性在经期血常规可能有生理性波动,但与肩周炎关系不大。
2.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
意义:肩周炎处于急性炎症期时,ESR可能增快,CRP可能升高。但这些指标特异性不高,其他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ESR和CRP的正常参考值有一定差异,老年人基础值可能稍高,但肩周炎患者的升高程度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女性在孕期CRP可能生理性升高,需注意与肩周炎的炎症指标变化鉴别。
通过以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肩关节活动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手段来诊断肩周炎,在检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