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不是尿毒症唯一指标,评估尿毒症需综合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电解质、肾脏B超等多项指标及临床症状,因肌酐仅为评估肾功能指标之一,而尿毒症诊断要结合多方面来判断。
一、常用评估尿毒症的指标
1.肾小球滤过率(eGFR)
意义: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会随着年龄、性别等因素有所差异。对于成年人,一般来说,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且持续3个月以上,同时伴有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是慢性肾脏病进展到较严重阶段的表现。如果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当低于15ml/(min·1.73m2)时,往往提示患者处于尿毒症阶段。例如,对于年轻男性和女性,其正常肾小球滤过率范围有所不同,但总体都是评估肾功能的关键依据。在儿童中,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会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范围。比如,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较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年人水平,所以在儿童尿毒症的评估中,肾小球滤过率也是重要指标,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公式来计算,若儿童eGFR持续低于正常范围且伴有肾脏相关异常表现,也可作为尿毒症判断的参考。
2.血尿素氮(BUN)
意义:血尿素氮也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当肾功能受损时,血尿素氮会升高。但是,血尿素氮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血尿素氮升高,所以它不是诊断尿毒症的唯一指标。不过,结合血肌酐等指标综合判断时,血尿素氮的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肾脏功能本身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营养状况等方面的变化,血尿素氮的升高可能更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准确判断是否为尿毒症相关的肾功能减退。对于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如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尿素氮升高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出血后蛋白质消化吸收产物被大量吸收导致,这时候单纯依据血尿素氮升高来判断尿毒症就不准确,需要结合肾小球滤过率等其他指标综合分析。
3.血红蛋白
意义:尿毒症患者常伴有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会降低。这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但血红蛋白降低也可见于其他贫血性疾病,所以它不能作为诊断尿毒症的唯一指标,不过可以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在儿童尿毒症患者中,贫血也是常见表现,血红蛋白降低除了考虑尿毒症相关因素外,还可能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造血相关情况等有关,需要综合评估。对于老年尿毒症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导致贫血的情况,所以血红蛋白水平需要结合肾功能等多方面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尿毒症状态以及评估病情。
4.电解质
意义:尿毒症患者常出现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例如,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等。但电解质紊乱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引起的代谢紊乱情况,所以不能仅依靠电解质紊乱来诊断尿毒症,而是作为评估尿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儿童尿毒症患者中,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可能因儿童的生理特点而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的钙磷代谢在生长发育阶段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判断儿童尿毒症时,电解质情况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等因素综合分析。对于患有内分泌疾病等可能影响电解质的老年患者,在判断尿毒症时,电解质情况也需要与其他肾功能指标相结合来准确判断。
5.肾脏B超
意义:通过肾脏B超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结构情况。尿毒症患者的肾脏往往会出现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结构改变,但肾脏B超所见的结构异常也可见于其他慢性肾脏疾病,所以不能作为诊断尿毒症的唯一指标,但可以辅助判断肾脏的形态结构是否符合尿毒症阶段的表现。在儿童尿毒症患者中,肾脏B超对于判断儿童肾脏的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先天性肾脏疾病等导致的尿毒症有重要意义,比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情况通过肾脏B超可以初步判断。对于老年患者,肾脏B超可以帮助了解肾脏的萎缩等情况,结合其他肾功能指标来综合判断是否为尿毒症。
二、总结
肌酐只是评估肾功能的一个指标,而尿毒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电解质、肾脏B超等多项指标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等进行判断,所以肌酐不是尿毒症唯一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