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感染可引起幼虫移行、成虫在肠道内及异位蛔虫症等症状。幼虫移行时致肺部有炎症反应、过敏等表现;成虫在肠道内致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营养不良、精神症状等;异位蛔虫症如胆道蛔虫症有剧烈右上腹绞痛等表现,胰腺蛔虫症有上腹部疼痛等,肠道外其他部位蛔虫症有相应炎症症状,不同年龄小孩症状有差异,需注意卫生预防。
一、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
(一)肺部症状
1.早期阶段: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1-2周左右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可呈白色黏液状或带血丝。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幼虫移行导致肺部局部炎症,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体温轻度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约40%的蛔虫感染患儿在幼虫移行阶段会出现咳嗽症状,且可持续1-2周。
2.严重情况:少数患儿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由于肺部炎症较明显,影响了气体交换。此时双肺可闻及干啰音或哮鸣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浸润性阴影,阴影多为散在性、点状或小片状,分布在两肺野,这是因为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造成的炎性浸润表现。
(二)其他表现
幼虫移行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荨麻疹等皮疹,这是因为幼虫的代谢产物等作为过敏原,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
二、成虫在肠道内引起的症状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脐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无明显规律,可自行缓解。这是因为成虫在肠道内活动,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痉挛。例如,调查显示约70%的蛔虫病患儿会出现脐周腹痛症状。
2.食欲不振: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这与成虫在肠道内寄生,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纸屑等,这是由于蛔虫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等因素导致味觉异常。
3.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可吐出蛔虫。这是因为成虫的存在刺激肠道,引起胃肠道的逆蠕动。
(二)其他全身症状
1.营养不良:长期蛔虫感染的患儿,由于成虫争夺营养,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或减轻,身高增长缓慢。因为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大量摄取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影响了患儿对营养的正常吸收利用。例如,研究发现蛔虫感染的患儿与同龄健康儿童相比,体重平均可低2-3kg,身高增长速度也相对缓慢。
2.精神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精神不宁、烦躁不安、睡眠不安、磨牙等表现。这可能与蛔虫产生的毒素等代谢产物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三、异位蛔虫症引起的症状
(一)胆道蛔虫症
1.典型表现:是蛔虫病常见的异位并发症。患儿突然出现剧烈的右上腹绞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发作时患儿哭闹不安,辗转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或蛔虫。这是因为蛔虫钻人胆道,刺激胆总管括约肌,引起强烈痉挛导致的剧烈疼痛。
2.伴随表现:发作间歇期患儿可如常人,但可反复发作。若合并胆道感染,还可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黄疸是因为蛔虫堵塞胆管或炎症波及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二)胰腺蛔虫症
蛔虫进入胰腺管,可引起胰腺炎症,患儿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类似胆道蛔虫症的绞痛,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血淀粉酶可能升高,这是因为蛔虫刺激胰腺引起胰腺的炎性反应,导致胰腺分泌功能异常,淀粉酶释放入血。
(三)肠道外其他部位蛔虫症
蛔虫还可能到达阑尾、肝脏等部位,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症状。如蛔虫到达阑尾,可引起阑尾炎,出现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等急性阑尾炎的表现;到达肝脏可引起肝脓肿,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肝肿大等症状。
不同年龄的小孩感染蛔虫病后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婴幼儿由于表述能力差,可能主要表现为哭闹、食欲不振、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学龄儿童相对能较清楚表达腹痛等症状。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儿,尤其是有蛔虫感染风险因素(如卫生习惯差、喜欢接触土壤等)的小孩,应考虑蛔虫病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检查找蛔虫卵等以明确诊断。同时,要注意加强儿童的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预防蛔虫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