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无害外界物质过度反应,累及多系统;婴儿湿疹是多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发病机制上过敏是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湿疹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临床表现各异,过敏不同系统表现不同,湿疹分急、亚、慢性期且好发于头面部等。诊断分别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等。预防护理方面,过敏要避免接触过敏原、母乳喂养等,湿疹要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等,两者有差异,家长需留意婴儿表现,异常及时就医。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儿皮肤炎症性疾病,属于多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婴儿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伴有明显瘙痒,病情时轻时重,好发于头面部,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
发病机制
婴儿过敏: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当过敏原进入婴儿体内,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婴儿湿疹: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遗传因素在婴儿湿疹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果父母有过敏史,婴儿患湿疹的风险增加。免疫因素方面,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经皮水分丢失增加,皮肤保水能力下降,同时免疫调节功能失衡,Th1/Th2细胞因子失衡,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导致皮肤炎症反应。环境因素如干燥的空气、过敏原(尘螨、花粉等)、衣物材质刺激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婴儿湿疹。
临床表现
婴儿过敏:不同系统受累表现不同。消化系统过敏时,除了呕吐、腹泻外,还可能出现拒食、便血等;呼吸系统过敏时,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喉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情况;皮肤过敏的红斑、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可融合成片,瘙痒明显,搔抓后可出现皮肤破损、渗液等。
婴儿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以红肿和渗出减轻,有少量鳞屑为主;慢性期则皮肤增厚、粗糙、伴有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剧烈,婴儿常因瘙痒而烦躁不安、睡眠不佳。好发部位在头面部,如额部、面颊部、头皮等,也可蔓延至颈部、四肢、躯干等部位。
诊断方法
婴儿过敏: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病史询问要了解婴儿接触过敏原的情况、过敏症状出现的时间及与接触过敏原的关系等。体格检查观察过敏累及的系统及相应表现。实验室检查常用的有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20分钟内出现风团样反应则为阳性,提示对该过敏原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来判断是否过敏。
婴儿湿疹: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典型的湿疹皮肤表现结合发病部位等特点一般可诊断。同时需要与其他一些婴儿皮肤疾病相鉴别,如婴儿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多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等,有油腻性鳞屑,而湿疹多有渗出倾向等不同表现。
预防与护理
婴儿过敏:预防方面,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母亲在孕期和哺乳期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婴儿出生后,对于食物过敏的预防,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保护因子,可降低过敏风险,如不能母乳喂养,可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等特殊配方奶粉。减少接触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洁灰尘,使用防螨寝具等。护理上,当婴儿发生过敏反应时,要及时脱离过敏原,对于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症状的严重过敏情况,需立即就医。
婴儿湿疹:预防要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湿润,定期为婴儿清洁皮肤,清洁后及时涂抹婴儿保湿霜,选择宽松、柔软、纯棉的衣物,避免化纤等刺激性材质的衣物摩擦皮肤。护理时,要避免婴儿搔抓皮肤,可给婴儿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引起感染。如果湿疹伴有渗出,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可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湿敷,然后涂抹appropriate的湿疹膏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慢性湿疹皮肤增厚的情况,可适当使用角质软化剂,但也需遵循医生建议。
婴儿过敏和湿疹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护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皮肤及其他系统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