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症状多样且与类型相关,调理方法包括非药物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非药物调理有姿势调整(工作学习和睡眠姿势)、颈部运动锻炼(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牵引);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运动锻炼(游泳、慢跑)、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调理需谨慎。
一、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多样,与颈椎病的类型密切相关。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疼痛可从颈部向肩部、手臂放射,麻木通常出现在手指部位,患者可能会感觉上肢无力,拿东西时容易掉落,在颈部活动时,如过度转头、低头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人群。
脊髓型颈椎病:会出现下肢的运动和感觉障碍,早期可能有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肢精细动作困难,如写字、拿筷子不灵活,严重时可导致大小便失禁,多见于中老年人,往往有颈椎退变病史。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心跳加快或减慢、血压波动等,还可能有面部麻木、干燥等表现,症状容易受情绪等因素影响,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较易发生。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症状是眩晕,多在颈部活动时发作,如突然转头,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复视等,有颈椎动脉受压危险因素的人群需警惕。
二、颈椎病的调理方法
(一)非药物调理
姿势调整
工作学习姿势: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座椅高度要合适,使双眼平视电脑屏幕,屏幕中心略低于眼睛水平位置,腰部要有良好支撑,保持脊柱正直,避免弯腰驼背,每隔30-40分钟要起身活动颈部,做一些简单的颈部伸展动作。
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仰卧时枕头能支撑颈部,侧卧时枕头高度要与肩宽一致,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避免高枕或低枕,减少对颈椎的不良压力。
颈部运动锻炼
颈部前屈后伸:缓慢将头部向前屈,尽量让下巴贴近胸部,然后缓慢向后伸,回到正常位置,重复10-15次,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部活动度。
颈部左右侧屈:将头部缓慢向一侧侧屈,使耳朵尽量贴近肩部,然后换另一侧,重复10-15次,有助于放松颈部侧方的肌肉。
颈部旋转:缓慢将头部向一侧旋转,目视后方,然后换另一侧,注意旋转速度要慢,避免过快旋转引起眩晕等不适,重复10-15次,可改善颈椎的旋转功能。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颈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能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热传递可使颈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营养供应,对于缓解颈部疼痛有一定帮助,尤其适合因寒冷刺激或肌肉紧张导致疼痛的患者。
按摩:可由专业人员进行颈部按摩,通过手法放松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颈部损伤,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不当按摩可能加重症状,所以需由专业人士操作,按摩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减轻颈部的不适感觉。不过孕妇、颈部有急性损伤或炎症的人群不宜按摩。
牵引: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颈椎牵引,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等结构的压迫,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情况,但牵引重量和时间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过度牵引可能导致颈椎不稳定等问题。
(二)生活方式调整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游泳时颈部在水中呈自然伸展状态,能很好地锻炼颈部肌肉,且对颈椎无明显压力,每周可进行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慢跑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周坚持3-5次,每次20-3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全身体质,间接对颈椎健康有益。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要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每次看电子设备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然后要抬头活动颈部;减少颈部外伤的风险,在进行体育活动或工作时注意保护颈部,避免颈部突然受到剧烈的扭转或撞击等。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孕期身体变化,颈椎调理要更加谨慎,姿势调整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颈部运动要轻柔,可在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简单的颈部放松活动;对于儿童,如果出现颈部不适,多与不良姿势等有关,要注意纠正孩子的坐姿和写字姿势,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等,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促进颈部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