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疼痛可因不同因素在不同年龄段、性别等有差异,关节僵硬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关节肿胀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还会因多种因素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更年期后女性骨关节炎疼痛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与女性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对关节保护作用减弱,可能导致关节退变相关疼痛更明显。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行走等生活方式,会增加关节磨损,引发疼痛。例如矿工长期在重负荷下工作,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发生率较高;运动员因运动强度大,关节过度使用,易出现关节疼痛。
病史因素:有既往关节损伤病史者,如曾有骨折、韧带损伤等,后续发生骨关节炎时疼痛可能更早出现且症状更明显,因为关节结构曾受损,退变进程可能加快。疼痛通常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隐匿发作、持续钝痛,早期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发生疼痛,或伴有压痛,同一关节可出现反复疼痛。
关节僵硬
年龄因素:老年人关节僵硬相对更常见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随着年龄增长,关节周围组织弹性下降等,关节僵硬现象更易出现,晨起时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僵硬感明显,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稍活动后可缓解。
性别因素:通常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关节僵硬特异性,但女性更年期后激素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关节周围组织状态,间接影响关节僵硬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等生活方式会加重关节僵硬,比如冬季长期在寒冷户外工作的人,关节僵硬症状可能更明显,因为寒冷潮湿环境会影响关节血液循环,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紧张,加重僵硬。
病史因素: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关节疾病病史者,发生骨关节炎时关节僵硬可能与原发病有协同作用,使关节僵硬情况更复杂,程度可能更重。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出现,活动后缓解,随病情进展,僵硬时间可能延长。
关节肿胀
年龄因素:老年人骨关节炎关节肿胀可能与关节退变导致滑膜增生等有关,年龄越大,关节退变相关的滑膜炎症等情况可能越明显,从而引发肿胀。
性别因素:一般无显著性别导致的关节肿胀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某些激素变化阶段,如孕期、更年期等,可能因激素影响关节内环境,对关节肿胀有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过度使用关节、受伤等生活方式可导致关节肿胀,比如长期进行高强度篮球运动者,膝关节反复损伤后易出现关节肿胀。
病史因素:有感染性关节病史者,发生骨关节炎时关节肿胀可能与感染遗留的关节内炎症等因素有关,使肿胀更易发生或加重。关节肿胀可因局部炎症反应等导致,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肿胀,皮肤温度可能轻度升高。
关节畸形
年龄因素:老年人骨关节炎随病情进展,长期关节退变可逐渐出现关节畸形,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关节畸形发生的可能性越高,如膝关节骨关节炎可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等。
性别因素: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关节畸形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绝经后激素变化可能对关节软骨等的维护有一定影响,间接影响关节畸形进展速度。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加速关节退变,会促进关节畸形发生,比如长期不正确的关节使用姿势,会使关节受力不均,加快关节畸形进程。
病史因素:有先天性关节发育不良病史者,发生骨关节炎后关节畸形可能更严重,因为先天发育问题导致关节结构基础不佳,退变过程中更易出现畸形。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
关节活动受限
年龄因素:老年人关节活动受限因关节退变、肌肉力量下降等因素更明显,年龄越大,关节软骨磨损、肌肉萎缩等情况可能越严重,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性别因素:无显著性别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后可能因肌肉力量等变化,对关节活动受限有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肌肉萎缩等生活方式会加重关节活动受限,比如长期卧床者肌肉力量减弱,关节活动时会受限更明显。
病史因素:有关节粘连病史者,发生骨关节炎后关节活动受限可能更突出,因为原有关节粘连情况会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度。由于疼痛、关节结构异常等原因,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不能正常完成屈伸等动作,影响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下蹲等动作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