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原因多样,包括刷牙方法不当、牙周炎、不良修复体、年龄增长及全身性疾病等;修复方法有牙周治疗(控制牙周炎、纠正不良习惯)和手术治疗(牙龈移植术、引导组织再生术);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修复时各有注意事项,儿童需养成良好习惯、注意操作温和,成年人要保持口腔卫生、控制全身性疾病,老年人要考虑身体耐受性、注重日常护理。
一、牙龈萎缩的原因
牙龈萎缩的原因较多,比如刷牙方法不正确,像用力横刷牙齿,会损伤牙龈及牙槽骨,长期如此易导致牙龈萎缩;牙周炎是常见原因,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存在,引发牙周组织炎症,进而破坏牙周支持组织,造成牙龈萎缩;还有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装置会刺激牙龈,引起牙龈萎缩;另外,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也会出现生理性萎缩;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牙龈的健康,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二、牙龈萎缩的修复方法
(一)牙周治疗
1.控制牙周炎
对于由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萎缩,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洗牙(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通过洗牙可以清除牙龈上的菌斑和牙石,龈下刮治则能去除牙龈下方的牙石及菌斑,消除牙周炎症,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例如,有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炎症可以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牙龈萎缩的进程会减缓。
如果牙周炎比较严重,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周翻瓣术等,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一定程度上改善牙龈萎缩的状况。
2.纠正不良习惯
对于因刷牙方法不正确导致的牙龈萎缩,要纠正刷牙方式,改为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巴氏刷牙法是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少量加压,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重复以上动作。通过正确刷牙可以减少对牙龈的损伤,有助于牙龈萎缩的修复。
如果是由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龈萎缩,需要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避免修复体对牙龈的刺激,从而促进牙龈恢复。
(二)手术治疗
1.牙龈移植术
对于一些牙龈萎缩较严重,影响美观或功能的情况,可以考虑牙龈移植术。通过取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腭部)的牙龈组织,移植到萎缩的牙龈部位,以增加牙龈的厚度和宽度,改善牙龈萎缩的状况。这种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供区和受区的情况适合手术。例如,对于因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较多的患者,牙龈移植术可以覆盖暴露的牙根,减轻患者的不适,如牙齿敏感等问题。
2.引导组织再生术
引导组织再生术也是一种治疗牙龈萎缩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是在牙周手术中,利用生物膜等引导材料,引导牙周膜细胞等向根面生长,形成新的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组织,从而使牙龈萎缩得到修复。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有牙周组织缺损的牙龈萎缩患者有较好的效果,研究显示,引导组织再生术可以有效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改善牙龈萎缩的程度。
三、不同人群牙龈萎缩修复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牙龈萎缩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不良口腔习惯有关,如不正确的刷牙、咬唇等习惯。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儿童正确刷牙,避免不良口腔习惯。同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进行任何治疗时都要特别注意操作的温和性,尽量减少对儿童口腔组织的损伤,并且要关注儿童的全身健康状况,因为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儿童牙龈健康,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成年人
成年人牙龈萎缩较为常见,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如果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不利于牙龈萎缩的修复。成年人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根据自身的口腔状况和全身健康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萎缩多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生理性萎缩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病理性因素如牙周炎等也较为常见。老年人在进行治疗时,要考虑到身体的耐受性等情况。例如,在进行牙周手术等有创操作时,要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是否能耐受手术。同时,老年人要更加注重口腔的日常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适当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于坚硬、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加重牙龈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