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肩关节周围组织退变(年龄增长及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下降影响)、肩部慢性劳损(长期过度使用或不当运动)、外伤因素(急性外伤遗留及慢性积累性外伤)、肩关节外因素影响(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相关影响)。
一、肩关节周围组织退变
1.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会发生退变。一般40岁以上人群肩关节组织退变逐渐明显,50岁左右达到高峰。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胶原蛋白等成分逐渐减少,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弹性降低、韧性减弱,更容易发生肩周炎相关病变。例如,研究发现老年人肩关节滑膜、关节囊等组织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功能也出现异常,影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
2.性别差异体现:女性在绝经期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肩关节周围组织的退变。相比男性,女性在相同年龄段更易出现肩周炎相关的组织退变情况。这是因为雌激素对维持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正常代谢和结构稳定有一定作用,雌激素水平降低后,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修复机制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肩周炎的发病风险。
二、肩部慢性劳损
1.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的人群,如从事纺织、打字、绘画等职业的人,肩关节反复进行外展、上举、旋转等动作,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例如,打字员长时间保持肩关节前屈和手部频繁的敲击动作,会使肩关节前方的肩袖肌群等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引起肌肉劳损和肌腱的慢性损伤,进而增加肩周炎的发生概率。此外,长期不良的姿势,如长时间伏案工作时弯腰驼背、肩关节长时间处于内旋位等,也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受力不均衡,引发慢性劳损,逐渐发展为肩周炎。
2.运动相关因素:运动爱好者如果运动方式不当或运动强度过大,也容易造成肩部慢性劳损。比如,过度进行肩关节的大幅度外展、上举运动,像过度的游泳划水动作、排球扣球动作等,会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到反复的牵拉和摩擦,导致肌腱、滑囊等组织损伤,长期积累就可能引发肩周炎。另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改变运动项目,肩关节来不及适应,也容易出现慢性劳损,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
三、外伤因素
1.急性外伤遗留:肩部曾有过急性外伤,如肩关节脱位、肱骨近端骨折等,如果在受伤后没有得到正确、及时、规范的治疗和充分的康复,就可能遗留肩关节的功能障碍,进而增加肩周炎的发生风险。例如,肩关节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肌肉、肌腱、关节囊等,即使经过复位治疗,如果后期康复锻炼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肩关节周围组织可能发生粘连、挛缩等情况,最终引发肩周炎。
2.慢性积累性外伤:长期反复的肩部轻微外伤,虽然单次损伤程度较轻,但也会引起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损伤。比如,经常提拿重物时肩部的反复小幅度活动,会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不断受到微小的刺激和损伤,这些微小损伤逐渐积累,导致组织的修复和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最终引发肩周炎。例如,搬运工人经常提拿较重物品,肩部反复受力,就容易出现这种慢性积累性外伤相关的肩周炎。
四、肩关节外因素影响
1.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与肩周炎的发生有关。例如,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病变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会引起肩部及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同时也会影响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痉挛、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进而增加肩周炎的发病几率。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肩周炎患者同时合并有颈椎病,颈椎病变通过影响神经传导和肌肉功能,间接导致了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病变和肩周炎的发生。
2.心血管疾病: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肩部牵涉痛,容易被误认为是肩周炎。例如,心肌梗死患者有时会出现左肩、左臂内侧的放射性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导致患者肩关节活动减少,长期下来肩关节周围组织可能出现废用性萎缩、粘连等情况,增加肩周炎的发生风险。另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也可能影响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导致组织代谢异常,促进肩周炎的发生发展。
3.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肩周炎的概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肩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免疫性炎症反应,最终引发肩周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