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引起。生理性原因包括剧烈运动致肾脏震动血管破裂出现一过性尿潜血,女性生理期经血污染尿液致假阳性;病理性原因有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损伤黏膜出血)、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致黏膜炎症出血)、肾小球肾炎(急性因感染后免疫反应致滤过膜受损,慢性病情迁延滤过功能异常)、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肿瘤组织破裂出血)、其他疾病(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狼疮性肾炎)。
一、生理性原因
(一)剧烈运动
对于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进行大量剧烈运动,如长跑、打篮球等,可能会出现尿潜血。这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肾脏受到震动、血管破裂等,从而出现尿潜血。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部分人会出现一过性的尿潜血阳性,一般休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相对较为常见,由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变化较大,更容易因剧烈运动而出现这种情况。
(二)女性生理期
女性在生理期时,经血可能会污染尿液,导致尿潜血检查出现假阳性结果。此时需要避开生理期再进行复查。在女性不同的生理阶段,生理期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时期,要明确是生理性污染导致的尿潜血,还是真正的泌尿系统疾病引起。
二、病理性原因
(一)泌尿系统结石
1.肾结石:肾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出血,从而出现尿潜血。结石的大小、位置不同,对黏膜的损伤程度也不一样。较小的结石可能引起局部轻微出血,较大的结石可能导致较明显的出血。例如,通过B超等检查可以发现肾结石的存在,同时结合尿潜血结果有助于诊断。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都可能发生泌尿系统结石,饮食、代谢等因素会影响结石的形成,比如长期饮水少、高钙饮食等人群更容易患肾结石。
2.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会造成输尿管黏膜损伤出血,膀胱结石会损伤膀胱黏膜引起出血,都可导致尿潜血。输尿管结石可能会引起肾绞痛等症状,膀胱结石可能会出现排尿中断等表现,通过超声、X线等检查可明确结石的部位和大小等情况。
(二)泌尿系统感染
1.肾盂肾炎:细菌感染肾盂等部位,引起黏膜炎症、充血,甚至溃烂出血,导致尿潜血。患者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肾盂肾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与女性的尿道解剖结构较短、直,容易被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但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更容易反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炎:膀胱黏膜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出现炎症反应,导致出血,引起尿潜血。膀胱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通过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结合尿潜血结果可辅助诊断。
(三)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因链球菌等感染后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出现尿潜血。患者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史,可伴有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儿童和青少年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高发人群,发病前的感染情况对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2.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肾小球长期受到炎症损伤,滤过功能异常,导致尿潜血持续存在。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病情可逐渐进展,影响肾功能。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且病情的发展与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是否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
(四)泌尿系统肿瘤
1.肾癌:肾脏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组织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出现尿潜血。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腹部肿块等表现,通过超声、CT等检查可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肾癌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吸烟、肥胖等因素与肾癌的发生有关。
2.膀胱癌:膀胱肿瘤可导致膀胱黏膜出血,引起尿潜血。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间歇性出现,通过膀胱镜检查等可明确诊断。膀胱癌的发病与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吸烟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
(五)其他疾病
1.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累及肾脏时可出现肾型过敏性紫癜,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出现尿潜血。患者常伴有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等表现,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
2.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引起狼疮性肾炎,出现尿潜血。患者多有面部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育龄女性多见,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