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乳糖不耐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观察消化系统症状(婴幼儿腹泻、腹胀等,儿童及成人腹痛、腹胀、腹泻等,还有非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营养不良表现等)、饮食相关情况(摄入含乳糖乳制品或加工食品后出现症状)以及医学检查(氢呼气试验检测呼气氢气浓度、乳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变化、粪便酸性检测粪便pH值),同时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婴幼儿与儿童、成人在病因、判断侧重点及检查选择上有差异)来全面评估。
一、症状表现判断
(一)消化系统症状
1.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可能出现腹泻,粪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酸臭味较明显;还可能有腹胀、肠痉挛引起的哭闹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乳糖在肠道内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导致肠道内渗透压改变,水分增多,同时肠道细菌发酵乳糖产生气体,引起腹胀等不适。
2.儿童及成人:食用含乳糖食物后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排气增多,随后出现腹泻等症状。腹痛多为痉挛性,部位不固定;腹泻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增长缓慢(婴幼儿)或营养状况不佳等情况。
(二)非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乳糖不耐受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肠道不适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到消化道的其他部位。另外,长期乳糖不耐受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相关表现,如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可能出现维生素缺乏相关症状等,因为乳糖是钙等营养素吸收的辅助因子之一,长期乳糖不耐受会影响这些营养素的吸收。
二、饮食相关判断
(一)乳制品摄入史
如果在摄入含乳糖的乳制品(如牛奶、酸奶等)后很快出现上述消化系统等症状,而未摄入乳制品时症状缓解或不出现,那么要考虑乳糖不耐受的可能。例如,儿童在饮用牛奶后不久出现腹泻、腹胀等,停止饮用牛奶后症状改善,再次饮用又出现类似症状,就需要高度怀疑乳糖不耐受。
(二)其他含乳糖食物摄入
除了乳制品,一些含乳糖的加工食品,如含乳糖的糕点、含乳糖的药物等,摄入后也可能出现相应症状。如果在食用这些含乳糖食物后出现不适,也有助于判断乳糖不耐受。
三、医学检查判断
(一)氢呼气试验
1.原理:乳糖在肠道内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会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氢气,氢气经肠道吸收后从呼气中排出。通过检测呼气中氢气的浓度变化来判断乳糖是否耐受。
2.操作方法:受检者空腹服用一定量的乳糖溶液,然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呼气样本进行检测。如果服用乳糖后呼气中氢气浓度升高,提示乳糖不耐受。这种检查方法相对无创,儿童和成人都可以进行,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操作。
(二)乳糖耐量试验
1.原理:检测饮用一定量乳糖溶液前后血糖的变化。正常情况下,乳糖被消化吸收后会使血糖升高,而乳糖不耐受者由于乳糖不能正常消化吸收,血糖升高不明显或升高幅度较低。
2.操作方法:先检测空腹血糖,然后饮用含一定量乳糖的溶液,在饮用后一定时间内多次检测血糖。如果血糖升高不显著,符合乳糖不耐受的血糖变化特点,则提示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不过这种检查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血糖波动影响,操作时需要谨慎。
(三)粪便酸性检测
1.原理:乳糖不耐受时,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使粪便pH降低。通过检测粪便的酸碱度可以辅助判断乳糖是否耐受。
2.操作方法:收集受检者的粪便样本,检测其pH值。如果粪便pH值降低,提示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但这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有限,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不同人群特点考虑
(一)婴幼儿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可能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婴儿肠道发育尚未完善,乳糖酶活性较低导致。在判断时除了观察上述症状外,还要考虑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出现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结合饮食和检查更要警惕乳糖不耐受。而且婴幼儿进行医学检查时要选择相对温和、对婴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氢呼气试验相对较适合较大月龄的婴儿,但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和舒适。
(二)儿童和成人
儿童和成人乳糖不耐受可能与后天因素有关,如肠道感染、肠道手术等导致乳糖酶活性暂时或长期降低。在判断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如是否有肠道感染病史、近期是否做过肠道手术等。对于成人,还可以结合其日常饮食中乳制品的摄入量等情况综合判断,在进行医学检查时,氢呼气试验和乳糖耐量试验等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总之,判断乳糖不耐受需要综合考虑症状表现、饮食摄入史以及医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不同人群在判断时要结合各自的特点进行全面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