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表现为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各年龄段、性别均可能出现,口腔卫生不良、吸烟、有口腔或全身性疾病家族史者易出现;牙龈红肿表现为牙龈颜色发红、肿胀,儿童、老年人、女性孕期等易出现,长期食用刺激食物、生活不规律、有糖尿病或免疫缺陷疾病者易出现;牙周袋形成表现为牙龈与牙根间形成深牙周袋,老年人、女性孕期生理期、吸烟、口腔卫生差、有牙周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者易出现;牙齿松动早期轻微后期加重,老年人、有严重外伤、夜磨牙、过度用牙、有全身性或牙周炎病史者易出现;口臭表现为口腔散发难闻气味,各年龄段、女性特殊时期、口腔卫生差、喜食刺激性食物、有糖尿病或胃肠道疾病者易出现。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青少年由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更易发生牙龈出血且情况相对更明显;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退行性变等原因,也较易出现。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部分女性在生理期时,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使牙龈出血情况加重。
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不良者,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会增加牙龈出血的几率;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抵抗力,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
病史:有口腔疾病家族史的人,相对更易患牙周病出现牙龈出血;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的患者,也可能因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牙龈出血,且这种出血往往较难止住。
牙龈红肿
表现:牙龈颜色发红、肿胀,正常牙龈呈粉红色且质地坚韧,患病时牙龈变得松软、肿胀,颜色变为鲜红或暗红。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如果口腔卫生差,可能因菌斑堆积等出现牙龈红肿;老年人牙周组织萎缩等情况下,也可能因局部刺激出现牙龈红肿。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出现更明显的牙龈红肿。
生活方式: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牙龈导致红肿;熬夜、劳累等生活不规律的情况,会降低身体抵抗力,易引发牙龈红肿。
病史: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牙周炎,出现牙龈红肿;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牙龈红肿的情况可能更严重且不易治愈。
牙周袋形成
表现:牙周组织发生炎症时,牙龈与牙根之间会形成深的牙周袋,用探针可以探到牙周袋的深度。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当牙周袋深度超过3mm时就属于病理性的。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老年人牙周袋形成的几率相对较高;儿童时期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逐渐发展形成牙周袋,但相对较少见。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孕期和生理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使牙周袋形成的速度加快或程度加重。
生活方式:吸烟的人由于烟草中的成分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会加速牙周袋的形成;口腔卫生差,菌斑、牙石堆积的人,容易导致牙周袋形成。
病史:有牙周病家族史的人,患牙周袋的风险更高;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因免疫因素影响牙周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
牙齿松动
表现:早期可能只是感觉牙齿有轻微的松动,咀嚼时感觉无力,随着病情进展,牙齿松动度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牙齿可能自行脱落。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萎缩等原因,牙齿松动较为常见;儿童时期一般较少出现牙齿松动,除非有严重的外伤等情况。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变化时期可能会出现牙齿松动程度加重的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夜磨牙的人,牙齿承受的力量过大,容易导致牙齿松动;过度用牙,如经常用牙齿开酒瓶等,也会使牙齿松动。
病史: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能因骨骼强度下降导致牙齿松动;有牙周炎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牙齿松动会逐渐加重。
口臭
表现:口腔内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即使认真刷牙后仍难以消除。这是因为牙周病时,牙周袋内细菌繁殖产生代谢产物,会引起口臭。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口臭,但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因菌斑等产生口臭;老年人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等原因,口臭相对更常见。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会加重口臭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不刷牙、不漱口,口腔卫生极差的人,容易出现严重口臭;喜欢吃葱、蒜等刺激性食物且不注意口腔清洁的人,口臭更明显。
病史: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导致口腔有特殊的烂苹果味的口臭;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也可能因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口臭,同时合并牙周病时口臭会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