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折有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体格检查有压痛、叩击痛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X线可初步发现骨折等,CT助于复杂骨折诊断,MRI评估软组织情况。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膝盖骨折后通常会有剧烈疼痛,而且疼痛往往比较持续,难以缓解。这种疼痛可能是由于骨折端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等引起。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骨折后都会出现明显疼痛,儿童可能因为表达能力有限,但会表现出哭闹不止、拒绝活动膝盖等情况;老年人可能本身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所不同,但也会有难以忍受膝盖部位疼痛的表现。
例如,在一些骨折相关的临床研究中发现,骨折部位的神经受到损伤或刺激是导致疼痛的主要神经生理学基础。
2.肿胀
骨折部位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在膝盖周围。肿胀程度可能因骨折的严重程度而异。一般来说,骨折越严重,肿胀可能越明显。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肿胀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皮肤相对较薄,肿胀可能看起来更为明显;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可能相对较慢。
从病理生理角度看,骨折后局部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液体渗出,导致肿胀。
3.畸形
部分膝盖骨折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畸形,比如膝盖的外形与正常时相比发生改变,可能出现弯曲、缩短等异常形态。这种情况在一些严重的骨折中比较常见。儿童由于骨骼的柔韧性相对较好,畸形可能没有成年人那么明显,但如果骨折移位明显,也会出现一定的畸形表现;老年人如果本身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后畸形可能相对容易出现。
这是由于骨折端发生移位,导致膝盖的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从而出现畸形。
4.活动受限
受伤的膝盖往往无法正常活动,不能正常屈伸、旋转等。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不能正常行走、玩耍时避开使用受伤的膝盖;老年人可能无法正常上下楼梯、站立等。这是因为骨折后疼痛、肿胀以及骨折端的不稳定等因素限制了膝盖的正常活动。
二、体格检查
1.压痛
医生会对膝盖周围进行按压,骨折部位通常会有明显的压痛。不同年龄的人群在进行压痛检查时,反应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因为压痛而表现出哭闹、抗拒检查等;老年人可能会因为疼痛敏感而明确指出压痛的部位。通过压痛可以初步判断骨折可能发生的部位。
压痛是因为骨折端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感觉。
2.叩击痛
对于膝盖骨折,有时会进行叩击痛的检查。比如叩击膝盖上方或下方的骨头,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儿童进行叩击痛检查时可能不太配合,需要医生耐心操作;老年人如果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叩击痛可能相对更容易引出,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叩击痛的原理是外力通过骨头传导到骨折部位,引起骨折端的刺激,从而产生疼痛。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是初步判断膝盖骨折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膝盖骨骼的形态,能够发现明显的骨折线、骨折端的移位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X线检查的操作和解读需要考虑到年龄因素对骨骼的影响。儿童的骨骼在发育过程中,X线表现可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例如骨骺的情况等;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骨质疏松,X线表现可能会出现骨密度降低等情况,但仍然可以通过X线发现骨折线。
在临床实践中,X线检查是诊断膝盖骨折的重要初步手段,大多数骨折通过X线可以明确诊断。
2.CT检查
对于一些复杂的膝盖骨折,尤其是X线难以清晰判断的情况,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它能够从不同角度重建膝盖的骨骼结构,发现一些细微的骨折以及骨折端的三维位置关系等。在儿童中,如果怀疑有复杂骨折,CT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骨折情况,但需要注意儿童对辐射的耐受性相对较低,在进行CT检查时需要权衡辐射风险和诊断需求;老年人如果存在多部位骨折等情况,CT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膝盖骨折的情况。
CT检查利用多层面的X线扫描来获取骨骼的详细图像,对于复杂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MRI检查
MRI主要用于评估膝盖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情况,比如韧带、半月板等是否同时受损。对于膝盖骨折合并有软组织损伤的情况,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MRI检查的意义相似,但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注意其可能的不配合情况,需要适当安抚;老年人如果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因为MRI检查对金属有一定的禁忌。
MRI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来获取软组织的图像,对于评估骨折相关的软组织损伤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