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临床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史及全身情况三方面鉴别慢性牙周炎与其他疾病,临床症状上慢性牙周炎有特定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表现且与牙龈炎等有别;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和CBCT对慢性牙周炎有相应表现且与其他疾病不同;病史及全身情况方面慢性牙周炎有长期菌斑堆积等病史,全身情况受糖尿病等影响,与侵袭性牙周炎等在病史和全身情况有差异。
一、临床症状表现鉴别
1.牙龈炎症表现
慢性牙周炎:牙龈通常呈暗红色,质地松软,点彩消失,轻探易出血,炎症范围可累及多个牙位,一般有较长时间的缓慢发展过程,与局部菌斑堆积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由于口腔卫生维护情况等差异,发病时牙龈炎症表现可能有一定个体差异,但基本特征相似。
牙龈炎:牙龈也有炎症表现,同样有色泽改变、质地松软等,但一般无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通过洁治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炎症容易消退,而慢性牙周炎即使经过基础治疗,仍会存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持续破坏。
2.牙周袋形成
慢性牙周炎: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由于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导致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牙周袋形成后可探测到牙周袋深度,不同牙位牙周袋深度可能不同,年龄较大者由于长期口腔环境影响等,牙周袋形成相对更常见且可能更严重,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口腔局部抵抗力变化可能影响牙周袋的发展。
牙龈瘤等其他情况:有时需与牙龈瘤等鉴别,牙龈瘤一般有局部刺激因素,如残根、牙石等,多发生于牙龈乳头处,呈球形或椭圆形,有蒂或无蒂,一般无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通过病史询问、局部检查等可辅助鉴别。
3.牙槽骨吸收
慢性牙周炎:X线片上可见牙槽嵴顶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呈水平型或垂直型等不同类型,年龄较大患者牙槽骨吸收可能更明显,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牙槽骨吸收进展可能更快,女性若合并妊娠等情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牙槽骨对炎症的反应。
侵袭性牙周炎:相对年轻患者更易出现快速的牙槽骨吸收,且有家族聚集性等特点,与慢性牙周炎在牙槽骨吸收速度和范围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可通过年龄、家族史等辅助鉴别。
二、影像学检查鉴别
1.X线片检查
慢性牙周炎:早期X线片可能显示牙槽嵴顶轻度吸收,牙周膜间隙轻度增宽,随着病情发展,牙槽骨吸收程度加重,牙槽嵴高度降低,不同牙位吸收程度可能不一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时期口腔处于发育阶段,X线片表现与成人慢性牙周炎有所不同,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进行X线检查需权衡利弊,其牙槽骨在激素影响下对炎症的反应在X线片上可能有一定体现。
其他疾病:如颌骨肿瘤等,X线片上有不同的表现,颌骨肿瘤可能有骨质破坏、新骨形成等特殊影像,与慢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吸收影像有明显区别,通过详细的影像学特征对比可辅助鉴别。
2.锥形束CT(CBCT)检查
慢性牙周炎:CBCT能更清晰地显示牙周袋形态、牙槽骨吸收的三维情况,对于复杂牙位的牙周组织破坏情况显示更准确,在评估牙周炎病情严重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时具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由于颌骨发育等差异,CBCT表现有特点,女性在进行CB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其口腔局部解剖结构在CBCT影像上的呈现与非特殊人群有一定共性但也有个体差异。
三、病史及全身情况鉴别
1.病史方面
慢性牙周炎:有长期的口腔菌斑堆积史,可能有既往口腔治疗史,如曾有过牙龈出血等未重视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病史长短不同,儿童可能因口腔卫生习惯不良逐渐发展为慢性牙周炎,女性可能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使原本存在的牙周炎症加重,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发展,在病史询问中需详细了解。
其他相关疾病:如白血病患者可能有牙龈肿胀、出血等类似牙周炎的表现,但有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史,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可辅助鉴别,艾滋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口腔牙周组织的特殊病变,有相关的高危接触史等,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2.全身情况
慢性牙周炎:一般全身情况相对较好,但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会影响慢性牙周炎的病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周炎不易控制,炎症容易加重,年龄较大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时需考虑全身情况对治疗的影响,女性若处于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牙周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加重牙周炎症状。
侵袭性牙周炎: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全身健康状况在早期可能相对较好,但疾病进展迅速,与慢性牙周炎在全身情况影响疾病发展方面有明显不同,通过家族史询问等可辅助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