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成人多见,表现为单侧沿神经走行的成簇水疱及神经痛等,治疗需抗病毒等;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Ⅰ型和Ⅱ型,有相应好发部位及表现,治疗以抗病毒为主,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力低下人群有各自不同情况及治疗注意事项。
一、病原体方面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和嗜皮肤性特点。初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之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等诱因出现时,病毒被激活,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炎症。
单纯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常引起口周、鼻腔等部位的感染;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生殖器部位的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复发。
二、临床表现方面
带状疱疹
皮肤表现:多发生在身体一侧,沿神经走行分布,出现成簇的水疱,水疱基底绕以红晕,好发部位常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分布区域。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中水疱可干涸、结痂,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
神经痛表现:部分患者在皮疹出现前或同时伴有神经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跳痛等,年龄越大,神经痛往往越明显,有的患者在皮疹消退后仍有长时间的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单纯疱疹
Ⅰ型单纯疱疹: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初起时局部有灼热、刺痛感,随后出现群集性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结痂,病程约1-2周,可复发。
Ⅱ型单纯疱疹:主要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初发时为簇集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伴有疼痛,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病程一般2-3周,也易复发。
三、流行病学方面
带状疱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成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如老年人、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儿童时期患过水痘后,成年后有一定概率发生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Ⅰ型单纯疱疹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全球约60%-90%的成人曾感染过Ⅰ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单纯疱疹主要在性活跃人群中传播,发病率在性传播疾病中占一定比例。
四、诊断方面
带状疱疹: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单侧分布的成簇水疱、沿神经走行的疼痛等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如取水疱基底涂片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或进行疱疹病毒DNA检测等。
单纯疱疹:根据好发部位、群集性小水疱等典型表现可初步诊断,对于复发性单纯疱疹,可结合病史等进行诊断,病毒学检查如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可明确病毒类型及感染情况。
五、治疗方面
带状疱疹: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防治并发症等。常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应在发病早期(一般72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对于疼痛明显者可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者需注意预防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单纯疱疹: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对于初发的单纯疱疹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局部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等收敛、干燥皮疹。对于复发性单纯疱疹,可在发作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以缩短病程。Ⅱ型单纯疱疹的性传播疾病需注意性伴侣的同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水痘后可能发展为带状疱疹,儿童患单纯疱疹多为Ⅰ型单纯疱疹,如口周疱疹等。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在治疗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时,需更加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如局部温和的处理等,同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达不适,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
老年人: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时,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概率较高,且机体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使用药物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对于单纯疱疹,老年人也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容易复发,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
孕妇:孕妇患单纯疱疹需特别谨慎,因为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如Ⅱ型单纯疱疹在孕期发生可能导致胎儿感染等不良后果。而带状疱疹在孕期发生时,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应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治疗。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的发病概率均高于正常人,且病情往往更严重,病程更长,治疗难度更大,需要更积极的抗病毒及支持治疗,同时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以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