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是脊柱三维畸形,包括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神经纤维瘤病性等类型,有外观、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可观察随访、支具治疗或手术治疗,需重视,青少年家长要留意孩子脊柱情况及时就医。
病因方面
特发性脊柱侧弯: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青少年,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在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如女孩月经初潮前、男孩变声期等阶段,更容易发生特发性脊柱侧弯,女性发病率相对男性可能稍高一些,因为女性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对脊柱生长的影响更为明显。
先天性脊柱侧弯:由于胎儿在胚胎时期脊柱发育异常导致,如椎体形成障碍(半椎体等)或分节不良等,这种情况在胎儿期就已存在,但可能在出生后才被发现,一般与胎儿时期的发育环境、遗传等因素相关,没有明显的性别或年龄特定的绝对倾向,但先天性因素导致的脊柱侧弯往往需要更早期的干预。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由神经肌肉疾病引起,例如脑瘫、脊髓灰质炎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肌肉对脊柱的支撑和控制能力,进而导致脊柱侧弯。不同的神经肌肉疾病有其各自的发病特点,比如脑瘫患儿往往在儿童期就可能出现运动发育落后伴随脊柱侧弯,这类患者的脊柱侧弯进展情况与神经肌肉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与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患者除了脊柱侧弯外,还可能有皮肤咖啡斑等表现,这种脊柱侧弯的发生与神经纤维瘤病导致的脊柱周围组织异常有关,其发病年龄和侧弯进展情况因人而异,但往往需要长期密切监测。
临床表现
外观表现:早期可能不太容易被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脊柱偏离中线、腰部一侧有皱褶皮纹等。比如患者面向前方时,可见一侧肩部明显比另一侧高,弯腰时双侧背部不对称,即所谓的剃刀背畸形。
呼吸循环系统影响:严重的脊柱侧弯会影响胸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导致肺活量减少、心肺功能受限。例如,当脊柱侧弯角度较大时,胸廓容积减小,肺组织受到挤压,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等表现,长期如此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脏移位等情况。
神经系统影响:少数严重脊柱侧弯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等,这是因为侧弯的脊柱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致。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外观,检查脊柱的弯曲情况、双侧肩膀和骨盆的高度等,还会进行脊柱的活动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脊柱侧弯的重要手段,可以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通过测量脊柱侧弯的Cobb角来判断侧弯的严重程度,Cobb角是在X线片上测量脊柱侧弯顶端椎体上终板和下端椎体下终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一般Cobb角小于20°为轻度侧弯,20°-40°为中度侧弯,大于40°为重度侧弯。
CT及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或需要了解脊髓神经情况时,可能会进行CT及MRI检查,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椎体的形态等结构,MRI则可以观察脊髓神经是否有受压等情况。
治疗方式
观察随访:对于轻度的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小于20°),尤其是骨骼未成熟的青少年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观察随访,每4-6个月拍摄一次X线片,监测侧弯的进展情况。在观察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游泳等对脊柱有益的运动,但要避免过度的脊柱负重运动。
支具治疗:对于骨骼未成熟、Cobb角在20°-40°之间的患者,支具治疗是常用的方法。支具需要根据患者的脊柱侧弯情况定制,患者需要每天佩戴一定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20小时),通过支具的外力作用来阻止脊柱侧弯的进展。但支具治疗需要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而且并非所有患者佩戴支具都能完全阻止侧弯进展,在佩戴过程中需要密切随访。
手术治疗:当脊柱侧弯Cobb角大于40°-50°,或者支具治疗无效、侧弯进展迅速(尤其是骨骼未成熟的患者)、出现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矫正脊柱侧弯,恢复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脊柱后路融合术等,通过植入椎弓根螺钉等内固定装置来固定脊柱,然后进行植骨融合。手术风险和预后与侧弯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早期手术可能更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
总之,脊柱侧弯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脊柱疾病,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弯有不同的特点,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脊柱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