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牙龈缘向牙根方向退缩致牙根暴露,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刷牙不当、牙周炎、不良修复体、正畸力不当等引起),危害包括美观、牙齿敏感、口腔健康及发音等方面,可通过正确刷牙、定期口腔检查洁治、合理饮食、避免不良刺激、正畸注意等预防控制。
牙龈萎缩的分类及表现
生理性牙龈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组织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化,牙龈也不例外。一般35岁以后牙龈就会逐渐开始出现生理性萎缩,这种萎缩进展缓慢,通常不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严重的即刻影响,但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表现为牙龈边缘有轻微的退缩,但程度较轻,牙根暴露范围不大。
病理性牙龈萎缩
刷牙不当引起:长期使用硬毛牙刷、刷牙方法不正确(如拉锯式刷牙),会导致牙龈组织受到机械性损伤,进而引起牙龈萎缩。表现为牙龈乳头变平、牙龈边缘退缩,牙根暴露部位可能会对冷热刺激有一定的敏感症状,局部牙龈组织颜色可能会略显暗红,质地较脆弱。例如,一些中老年人由于长期采用不正确的刷牙方式,牙龈萎缩情况会逐渐加重。
牙周炎导致: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作用于牙周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牙周炎会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逐渐破坏,牙槽骨吸收,进而引起牙龈萎缩。患者除了牙龈萎缩外,还会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表现。例如,青少年时期患过较严重牙周炎的患者,成年后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牙龈萎缩和牙齿松动情况。
不良修复体刺激:不合适的假牙(义齿)等修复体,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持续的机械刺激,导致牙龈萎缩。表现为佩戴修复体的相应部位牙龈退缩,可能伴有牙龈红肿、炎症等表现。比如,一些患者佩戴的假牙边缘不合适,长期刺激牙龈,就会引发牙龈萎缩。
正畸力不当:在牙齿矫正过程中,如果施加的正畸力过大或不均匀,可能会导致牙龈萎缩。尤其是一些牙槽骨本身较薄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表现为牙齿移动部位的牙龈出现退缩,牙根暴露。例如,正畸治疗中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牙槽骨情况合理调整矫治力,就可能出现牙龈萎缩问题。
牙龈萎缩的危害
美观方面:牙龈萎缩会使牙根暴露,影响牙齿的整体美观,尤其是前牙部位牙龈萎缩明显时,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形象,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自卑心理。
牙齿敏感:牙根表面没有牙龈覆盖,牙本质暴露,牙齿会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产生敏感症状,影响患者的进食体验,例如吃苹果、喝冷饮时会出现酸痛不适。
口腔健康方面:牙龈萎缩后,牙根更容易受到菌斑、牙结石等的附着和刺激,进一步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加速,牙齿松动度增加,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齿脱落。比如,牙龈严重萎缩的患者,牙齿可能会逐渐松动并最终丧失。
影响发音:前牙牙龈萎缩可能会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尤其是一些需要前牙参与发音的语音,会出现发音不清等问题。
牙龈萎缩的预防与控制
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即刷毛与牙齿呈45度角,轻轻拂刷牙齿的各个面,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早晚各刷一次。例如,年轻人应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预防因刷牙不当引起的牙龈萎缩;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更要注意刷牙方法的正确性,保护牙龈。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定期(每6-12个月)到口腔医院或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进行洁治(洗牙),及时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对于有牙周炎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加强定期检查的频率。比如,有牙周炎家族史的中年人,每半年就应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治。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等,有助于维持牙龈和牙周组织的健康。例如,儿童时期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有助于牙齿和牙龈的正常发育;老年人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维持牙龈的健康状态,预防牙龈萎缩。
避免不良刺激:避免长期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减少对牙龈的机械损伤;避免长期吸烟,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重牙龈萎缩的风险;正确佩戴和维护假牙等修复体,确保其合适,避免对牙龈造成刺激。比如,吸烟者应尽量戒烟,以降低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佩戴假牙的老年人要定期检查假牙的fit情况,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清洁和维护。
正畸过程中注意:在牙齿正畸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口腔评估,正畸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牙齿移动情况合理调整矫治力,患者要配合医生,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减少正畸过程中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例如,青少年正畸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到正畸医生处复诊,观察牙龈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