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支气管肺炎有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还有其他表现如口周发绀、呼吸节律改变,不同情况有不同特点及相关影响,需关注各症状表现及特殊人群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护理。
一、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时咳嗽多为较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后可能会有痰。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刺激咳嗽感受器引起咳嗽。例如,炎症累及支气管,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积聚,刺激气道引发咳嗽动作。
对于早产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相对更不完善,咳嗽可能不典型,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因为轻微的咳嗽变化可能就提示病情的进展或变化。
2.气促
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约为40-45次/分钟,患支气管肺炎时呼吸频率可明显增快,超过60次/分钟。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机体为了满足氧供需求,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增加通气量。比如,肺泡炎症影响了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机体通过加速呼吸来代偿。
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新生儿,本身呼吸储备功能差,气促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更严重,需要密切监测呼吸频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呼吸困难
可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这是因为肺部通气功能障碍,氧气摄入不足,机体通过加强呼吸肌运动来辅助呼吸,从而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等表现。例如,炎症使肺部顺应性降低,吸气时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扩张肺部,导致胸廓周围的软组织出现凹陷。
对于有先天性心肺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发生支气管肺炎时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其心肺功能状态,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新生儿支气管肺炎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可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或高热(39℃以上)。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体感染后,体内的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但也有部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可能体温不升,这是病情较重的表现之一,因为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炎症的反应不典型。
对于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差,发热时需要更谨慎地处理,避免过度保暖或降温不当,要根据其体温变化特点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如通过调节环境温度等非药物方式来辅助体温的稳定。
2.精神萎靡
新生儿会出现精神不振、嗜睡、拒奶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同时毒素吸收等因素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如,氧气供应不足会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使新生儿精神状态变差,表现为不爱活动、吃奶减少等。
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时,需要警惕是否是支气管肺炎导致的全身状况恶化累及神经系统,要加强对神经系统体征的观察,如有无惊厥等表现。
3.食欲减退
新生儿患支气管肺炎时往往食欲明显下降,不愿意吃奶。这与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呼吸急促影响吃奶时的呼吸协调等有关。例如,吃奶时需要消耗一定的体力,而呼吸急促使新生儿在吃奶过程中难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吞咽协调,导致吃奶困难,进而出现食欲减退。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需要注意观察哺乳情况,可能需要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喂养等,以保证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同时要关注新生儿的体重变化等情况,评估营养状态。
三、其他表现
1.口周发绀
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氧合功能障碍,血液中氧含量降低,从而出现口周皮肤、黏膜青紫的现象。这是缺氧的一种体表表现,当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就会出现发绀。比如,肺部炎症使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血液不能充分氧合就回流到体循环,导致外周血氧含量下降。
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合并支气管肺炎时口周发绀等缺氧表现可能会加重,需要同时评估心脏和肺部的情况,采取综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改善缺氧状况。
2.呼吸节律改变
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可能导致新生儿呼吸节律不规整,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这是因为肺部病变严重影响了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或者是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因素干扰了正常的呼吸节律。例如,炎症广泛累及肺部,气体交换严重障碍,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进而影响呼吸中枢的正常调控。
对于早产儿,本身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生呼吸节律改变的风险更高,需要在重症监护环境下密切监测呼吸节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