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低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肠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腹腔其他器官感染(胆囊炎、阑尾炎、盆腔炎);非感染性因素有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肠扭转、肠梗阻)、腹腔脏器血管病变(肠系膜动脉缺血、腹主动脉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人群(儿童、成年人、老年人)肚子疼低烧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儿童需密切观察及谨慎用药,成年人要排查妇科疾病等,老年人要警惕重要脏器病变及告知基础病史。
一、感染性因素
(一)肠道感染
1.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菌等感染肠道可引起肚子疼低烧。沙门氏菌感染多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有关,患者除了有腹痛、低热外,还可能出现腹泻等症状,粪便可能为黏液便或脓血便。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菌痢,腹痛多位于左下腹,可伴有里急后重感。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肠道也会导致肚子疼低烧。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引起秋季腹泻,除了腹痛、低热外,腹泻症状较为明显,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诺如病毒感染则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腹痛可为隐痛或绞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肠道内的蛔虫活动可能刺激肠道引起腹痛,多为脐周隐痛,同时可伴有低热,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异食癖等表现;钩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肚子疼低烧,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乏力等症状,腹痛一般不太剧烈。
(二)腹腔其他器官感染
1.胆囊炎:多与胆囊结石梗阻胆道有关,可引起右上腹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伴有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时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
2.阑尾炎: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刚开始可能是脐周或上腹部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早期可伴有低热,随着病情进展,体温可能会升高,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
3.盆腔炎:女性患者出现肚子疼低烧需考虑盆腔炎,多有盆腔手术史、不洁性生活史等,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低热等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附件区有压痛。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
1.肠扭转:如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有便秘习惯的老年人,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左下腹剧烈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可伴有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早期可能有低热,是由于肠管缺血、坏死刺激引起的吸收热。
2.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都可能导致肚子疼低烧,如粘连性肠梗阻多有腹部手术史,腹痛为阵发性绞痛,伴有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肠梗阻,腹痛剧烈,早期即可出现低热,病情进展快,可能出现休克表现。
(二)腹腔脏器血管病变
1.肠系膜动脉缺血:多见于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的老年人,腹痛较为剧烈,开始为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可伴有低热,同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部体征相对较轻与症状不相符是其特点之一。
2.腹主动脉瘤:当腹主动脉瘤发生炎症或破裂前,可能出现肚子疼低烧,腹痛多为持续性胀痛,可伴有腰背部疼痛,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腹腔时可出现肚子疼低烧,同时可能伴有皮疹、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等异常。
2.类风湿关节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腔受累,导致肚子疼低烧,同时有关节的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肚子疼低烧可能与肠道感染关系密切,如轮状病毒感染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儿童腹痛表达可能不清晰,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腹痛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如果是婴幼儿出现肚子疼低烧,要注意是否有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等。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在用药上要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适当腹部保暖等,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二)成年人
成年人肚子疼低烧原因多样,若为女性要重点排查妇科相关疾病如盆腔炎等。成年人生活方式多样,如饮食不规律、劳累等可能诱发肠道感染等疾病。在应对时要注意休息,观察症状变化,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原菌,但用药需谨慎,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三)老年人
老年人肚子疼低烧要警惕腹腔重要脏器病变,如胆囊炎、阑尾炎、肠系膜血管病变等。老年人反应相对迟钝,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低热可能是感染或其他疾病的不典型表现。要注意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病情的判断和转归,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基础病史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