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病理分型主要有轻度系膜增生性、中度系膜增生性、重度系膜增生性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新月体性IgA肾病,不同分型有不同病理表现及对患者(儿童、成年)影响,治疗和生活注意事项各异。
一、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
1.病理表现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轻度增生,增生程度较轻,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无明显病变,肾小管-间质也无明显异常。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系膜区有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对于儿童患者,此型相对较为常见,一般预后较好,但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病理改变加重的情况。对于成年患者,也需要定期监测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劳累、感染等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如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工作,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预防感染。
2.电镜表现
电镜下可见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二、中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
1.病理表现
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中度增生,肾小球结构仍基本完整,但系膜区增宽较为明显,部分肾小球可能出现节段性轻度硬化等改变。免疫荧光同样显示系膜区有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沉积程度较轻度增生性IgA肾病更明显。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患者,此型患者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病情监测。儿童患者要注意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肾脏病变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等,成年患者则要注意血压、肾功能的变化,生活中要严格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左右),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电镜表现
电镜下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增多,可能还可见到一些系膜区结构的紊乱等改变。
三、重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病理表现
光镜下除了有重度的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外,还可见到部分肾小球出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节段性硬化、塌陷,相应的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改变。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及硬化部位有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此型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其肾脏的正常功能发育,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成年患者则可能较快出现肾功能减退。儿童患者需要在儿科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进行管理,注意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等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同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定期复查。成年患者要更加注重血压的严格控制,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果没有禁忌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生活中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
2.电镜表现
电镜下可见重度的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硬化部位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等结构有明显的病变改变,如基底膜增厚、塌陷等。
四、膜增生性IgA肾病
1.病理表现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重度增生,同时伴有系膜区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形成“双轨征”等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及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该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儿童和成年患者都可能面临较严重的肾脏病变进展风险。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成年患者则要注意长期肾功能的监测,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诱发病情加重,如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等。
2.电镜表现
电镜下可见系膜区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有明显的增厚、分层等改变,以及系膜区插入导致的特殊结构改变。
五、新月体性IgA肾病
1.病理表现
光镜下可见较多肾小球(通常超过50%)出现新月体形成,新月体可分为细胞性新月体、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和纤维性新月体。细胞性新月体是指新月体内主要为增生的肾小球囊壁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是细胞性新月体逐渐纤维化;纤维性新月体则主要为纤维组织。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此型患者病情危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患者,都需要立即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各器官发育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年患者则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可能需要进行血浆置换等治疗措施,生活中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加重肾脏的损伤。
2.电镜表现
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囊壁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等改变,同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可能有损伤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