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髌骨软骨损伤可通过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无效等情况,术后及长期需康复,还可通过运动前热身、保持正确姿势、控制体重预防。
一、膝关节髌骨软骨损伤的诊断
1.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膝关节疼痛,多在上下楼梯、蹲起等膝关节屈伸活动时明显,部分患者会有膝关节打软腿、卡顿感。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年轻爱运动人群可能因运动损伤出现症状,女性可能因膝关节生理结构特点相对更易出现此类问题;有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更高。
查体可见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即检查者双手按压患者髌骨并做研磨动作时,患者感疼痛。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髌骨与股骨髁的关节间隙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髌骨位置异常等情况,如髌骨半脱位等可能在X线上有一定表现。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髌骨软骨损伤的程度,包括软骨损伤的范围、深度等,是诊断髌骨软骨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二、膝关节髌骨软骨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1.休息与制动
对于轻度损伤患者,应适当休息,减少膝关节的屈伸活动,避免久站、长时间行走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活动。如年轻运动员应暂停相关高强度运动,中老年患者也需减少日常过多的膝关节负重活动。
可使用膝关节支具或护膝等进行制动,限制膝关节过度活动,为软骨修复创造条件。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一般采用温毛巾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但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膝关节髌骨软骨损伤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冷敷:在急性损伤期(一般指损伤后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膝关节,每次15分钟左右,每天3-4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促进膝关节局部组织的代谢,有助于软骨的修复。治疗参数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设定。
中频电疗:通过电流刺激膝关节周围肌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膝关节血液循环,对髌骨软骨损伤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3.康复训练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平卧,膝关节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有助于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稳定膝关节,为髌骨提供更好的力学支持。不同年龄患者训练强度可适当调整,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减少次数。
膝关节屈伸训练:在疼痛缓解后,可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坐在床边,小腿自然下垂,缓慢屈伸膝关节,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但要避免过度屈伸加重损伤。
三、膝关节髌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软骨损伤严重,出现明显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损伤范围较大、深度较深,影响患者日常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有髌骨脱位等解剖结构异常导致反复髌骨软骨损伤的患者,也需考虑手术纠正解剖结构。
2.手术方式
软骨修复手术:对于较局限的软骨损伤,可采用软骨修复术,如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等,将自体软骨细胞培养后移植到损伤部位,促进软骨修复。
髌骨截骨术:当存在髌骨位置异常导致软骨损伤时,可通过髌骨截骨术调整髌骨的位置,改善髌骨与股骨髁的对合关系,从而减少软骨进一步损伤。
四、膝关节髌骨软骨损伤的康复与预防
1.康复
术后康复:如果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早期进行膝关节屈伸的渐进性康复训练,遵循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一般术后1-2周开始进行轻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
长期康复:无论手术与否,患者都需要进行长期的膝关节康复锻炼,维持膝关节的功能和股四头肌的力量。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负荷较小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膝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2.预防
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慢跑、膝关节屈伸活动等,使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充分活动开,减少运动中髌骨软骨损伤的风险。年轻爱运动人群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运动前5-10分钟的热身很关键。
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日常行走还是运动时,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膝关节内扣等不良姿势,减少髌骨的异常应力。例如久坐后起身行走时要注意保持膝关节的正常alignment,避免不良姿势加重髌骨软骨负担。
控制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尤其是髌骨软骨的压力,所以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来说,减轻体重有助于预防髌骨软骨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