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按摩前要确保环境适宜,让患者取舒适体位,疼痛明显者先轻柔放松。常用揉、滚、按、拿法,各有操作与作用。急性期手法轻柔,缓解期手法可适当加强并配合关节被动活动,恢复期以松解粘连、促进功能恢复为主且按摩与功能锻炼结合。按摩后要保暖,短时间避免肩部过度活动,若不适加重及时就医。
一、肩周炎按摩前准备
按摩前需确保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一般可选择坐位或卧位。对于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可先进行轻柔的放松手法,缓解肌肉紧张。
二、常用按摩手法及操作
(一)揉法
1.操作: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附着于肩部相关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0-160次。例如,可从肩部前方开始,逐渐向肩部后方、外侧揉动,着力要轻柔,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2.作用:能够缓解肩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减轻疼痛和肌肉僵硬感。对于肩周炎初期,肌肉紧张明显的患者效果较好。
(二)滚法
1.操作: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呈120°-130°,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背侧着力于肩部,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肩部组织。滚法的频率约为每分钟120-160次。可以在肩部的斜方肌、三角肌等部位进行滚动,范围可逐渐扩大。
2.作用:滚法能够深入肌肉组织,更好地松解粘连的肌肉纤维,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对于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肌肉粘连、疼痛有较好的效果。
(三)按法
1.操作:用拇指或掌根、肘尖等部位按压肩部的穴位或痛点,按压时要逐渐用力,使力渗透到深部组织,停留片刻后再逐渐放松。例如,按压肩髃穴、肩贞穴等穴位,按压力量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一般以产生酸、麻、胀等得气感为宜。
2.作用:按法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作用,对于肩周炎局部的痛点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同时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流通。
(四)拿法
1.操作: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肩部的肌肉,如三角肌、斜方肌等部位,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进行。拿法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5-10次。
2.作用:拿法可以促进肩部的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对于改善肩部的活动功能有一定帮助。
三、不同阶段的按摩重点
(一)急性期
1.此阶段肩部疼痛明显,肌肉紧张严重。按摩时手法要轻柔,以揉法、滚法为主,避免过度用力刺激疼痛部位。主要目的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例如,用较轻的滚法在肩部肌肉上滚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0-15分钟左右。
2.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按摩力度更要轻柔,防止因按摩力度过大导致肩部损伤加重。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按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身体反应。
(二)缓解期
1.此阶段疼痛有所减轻,但仍存在一定的肌肉粘连和活动受限。按摩手法可适当加强,增加按法、拿法的应用。例如,重点按压肩部的痛点和穴位,然后进行拿法操作,每次拿法时间可适当延长至15-20分钟,同时配合一些关节的被动活动手法,如缓慢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在按摩过程中同步进行,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
2.对于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肩周炎的按摩治疗,因为儿童肩周炎较为少见,且儿童的骨骼、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按摩不当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但如果是特殊情况,需在专业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非常轻柔的操作。
(三)恢复期
1.此阶段主要是进一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按摩手法以松解粘连、促进功能恢复为主,可加强滚法、揉法的力度,并结合更主动的关节活动配合按摩。例如,在肩部进行较深入的滚法操作,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的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如在按摩后让患者自己缓慢进行肩关节的画圈运动等,按摩与功能锻炼相结合,促进肩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
2.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处于特殊时期,按摩时要特别注意手法和部位的选择。一般避免按摩腹部相关区域以及可能对子宫产生刺激的部位,肩部按摩时手法要轻柔,以不引起腹部不适等反应为宜,防止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四、按摩后的注意事项
1.按摩后要注意肩部保暖,避免受凉,可适当覆盖衣物。因为按摩后肩部的毛孔处于相对开放状态,受凉容易导致寒邪入侵,加重肩部的不适。
2.按摩后短时间内避免肩部过度活动,尤其是剧烈的运动。让肩部有一个恢复和适应的过程,一般建议休息1-2小时后再进行轻度的活动。
3.如果在按摩后肩部疼痛或不适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意见。不同患者对按摩的反应不同,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