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致牙龈萎缩,其成因是牙菌斑细菌产物长期刺激引发炎症,致胶原纤维破坏、牙槽骨吸收;临床表现有牙龈外形改变(如边缘不整齐、退缩等)和牙齿敏感症状;诊断靠临床检查(视诊牙龈及用探针检查等)和X线检查(观察牙槽骨吸收);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卫生指导、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不同年龄段、性别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牙周炎造成牙龈萎缩的成因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龈萎缩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产物长期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破坏、牙槽骨吸收,进而使得牙龈附着水平降低,出现牙龈萎缩。例如,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升高,这些因子会破坏牙龈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使牙龈萎缩的发生发展。不同年龄段人群患牙周炎的概率不同,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牙周炎进而导致牙龈萎缩;男性和女性在牙周炎的易感性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比如部分研究发现,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周组织对菌斑的反应性增强,更容易发生牙周炎相关的牙龈萎缩;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从而加速牙龈萎缩的进程;有牙周炎病史的人群,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牙龈萎缩会持续进展。
二、牙周炎造成牙龈萎缩的临床表现
1.牙龈外形改变:正常牙龈呈紧密贴合牙面的扇贝状,而牙周炎造成牙龈萎缩时,牙龈边缘变得不整齐,可能出现牙龈退缩,牙间隙暴露等情况。例如,前牙区牙龈萎缩可能会使牙齿看起来变长,影响美观。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期牙龈萎缩相对少见,但如果有严重的牙周炎也可能出现;老年患者牙龈萎缩可能与牙槽骨吸收更为明显相关,牙龈退缩程度可能更显著。男性和女性在外观上可能因牙龈萎缩导致的牙齿暴露等情况在心理上产生不同影响,男性可能更关注功能方面的影响,女性可能更关注美观方面。
2.牙齿敏感症状:牙龈萎缩后,牙根暴露,牙根表面的牙骨质较薄,牙本质小管暴露,患者会出现牙齿敏感症状,表现为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出现酸痛不适。这种敏感症状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表现程度可能不同,比如经常食用刺激性食物的人群,牙齿敏感症状可能更明显;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由于牙周组织本身处于不良状态,牙齿敏感可能更严重。
三、牙周炎造成牙龈萎缩的诊断方法
1.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牙龈的颜色、外形、质地,检查牙龈是否有退缩、牙间隙情况等。例如,用探针检查牙龈沟的深度、附着丧失的程度等,正常牙龈沟深度一般不超过3mm,牙周炎患者牙龈沟深度加深,附着丧失大于3mm提示有牙周组织破坏导致的牙龈萎缩。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检查时要注意儿童的牙周组织特点与成人不同,检查时需更加轻柔;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口腔问题,检查要全面。男性和女性在临床检查时要关注不同性别牙周组织的生理差异对检查结果判断的影响。
2.X线检查:通过X线片观察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牙槽骨吸收是导致牙龈萎缩的重要因素之一。X线片可以显示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类型,比如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等,从而辅助诊断牙龈萎缩是否由牙周炎引起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牙周炎造成牙龈萎缩的治疗与预防
1.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教会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和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牙菌斑的堆积。药物治疗,可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等,控制牙周组织的炎症。例如,米诺环素凝胶可以在牙龈沟内缓慢释放药物,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龈瓣移植术等,以改善牙龈的附着和外形。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不同,儿童手术需考虑其生长发育因素;老年患者要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男性和女性在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恢复情况可能有差异,要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2.预防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定期更换牙刷。不同年龄段人群要根据其能力和特点指导口腔卫生维护,儿童需家长协助监督;老年人可能因手部灵活性下降等问题,要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男性和女性都要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减少牙周炎发生风险。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治,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牙周炎,防止牙龈萎缩的发生和进展。有牙周炎家族史、吸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缩短口腔检查间隔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