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牙周病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卫生指导、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全身治疗(抗生素辅助治疗、控制全身疾病)和维护治疗(定期复查、必要时再治疗),各环节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以改善牙周状况、延长患牙保留时间。
一、基础治疗
1.口腔卫生指导
向患者详细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研究表明,正确的刷牙能有效清除牙菌斑,牙菌斑是引发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完全独立掌握正确的刷牙技巧;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手部灵活性等问题,可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帮助刷牙。
指导患者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牙线的使用对于去除邻面菌斑非常有效,对于有牙周病的患者,邻面往往是菌斑容易堆积的部位。
2.龈上洁治
利用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和色素。超声波洁治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大块的牙石,其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使牙石破碎并脱落。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功率等参数,对于敏感的患者可能需要适当降低功率。
3.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使用比较精细的器械去除牙龈以下的牙石以及平整牙根表面,使根面光滑,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再附着。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治疗重度牙周病的关键步骤之一,能够去除牙周袋内的致病因素。对于伴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进行该操作,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容易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一般选择在妊娠中期(4-6个月)进行相对安全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避免在妊娠早期和晚期操作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
通过切开牙龈并翻开黏膜瓣,直接暴露牙根面和牙周袋,以便彻底清除根面的牙石、肉芽组织等,并可修整牙槽骨形态。对于一些牙周袋较深、病变范围较大的重度牙周病患者,牙周翻瓣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牙周状况、全身健康状况等。例如,对于吸烟的患者,吸烟会影响手术的愈合,术前需要劝导患者戒烟或减少吸烟量;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确保其病情稳定,能够耐受手术。
2.植骨术
当牙槽骨吸收严重时,可将骨移植材料植入牙槽骨缺损部位,促进牙槽骨的再生。骨移植材料有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等。自体骨移植的效果较好,但获取自体骨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异体骨和人工骨相对来说获取方便,但需要考虑其生物相容性等问题。在选择植骨材料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同时术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影响骨移植的效果。
3.引导组织再生术
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细胞在愈合过程中长入牙周袋内,引导牙周膜细胞优先占据根面,形成新的牙周附着。该手术对于保存患牙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保留价值但牙周组织破坏较严重的牙齿。在手术过程中,要确保膜性材料放置准确,与周围组织贴合良好,以保证引导组织再生的效果。
三、全身治疗
1.抗生素辅助治疗
对于一些重度牙周病患者,尤其是伴有急性感染等情况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但使用抗生素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例如,对于伴有牙周脓肿的患者,在进行局部治疗的同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抗生素;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并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2.控制全身疾病
对于患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重度牙周病患者,要积极控制全身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和抗感染能力;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牙周病的治疗,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诱发心血管事件。
四、维护治疗
1.定期复查
重度牙周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口腔检查、牙周袋深度测量、菌斑控制情况评估等。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牙周组织的变化,如是否有复发的牙石、牙周袋是否有加深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按时复查,因为儿童的口腔情况变化较快;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行动便利性等问题,安排合适的复查时间和方式。
2.必要时的再治疗
根据复查的结果,如果发现有牙周病复发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再治疗。再治疗的方式可能包括再次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必要时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持续的维护治疗,可以延长患牙的保留时间,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