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脓肿与牙槽脓肿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牙髓活力测试、X线表现、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牙周脓肿由牙周炎发展伴发,部位近龈缘、牙髓活力多正常等,治疗需局部引流等;牙槽脓肿因牙髓病蔓延所致,部位近根尖、牙髓无活力等,治疗先应急引流后根管治疗等,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定义与病因
牙周脓肿
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后的一个常见的伴发症状。主要是因为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组织中的化脓性炎症向周围扩散,形成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多由牙周炎病变进一步发展,牙周袋内的细菌感染加重,导致袋壁组织发生化脓。例如,长期口腔卫生不良,菌斑、牙石堆积,引发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刺激因素加重时,就容易诱发牙周脓肿。
牙槽脓肿
又称根尖周脓肿,是根尖周病的一种类型。多是由于牙髓病未得到及时治疗,感染通过根尖孔向根尖周组织蔓延所致。细菌感染牙髓后,炎症逐渐向根尖周围的牙槽骨等组织扩散,引起牙槽骨的化脓性炎症。比如,龋齿没有及时治疗,细菌感染波及牙髓,进而发展为根尖周的炎症,最终形成牙槽脓肿。
二、临床表现差异
牙周脓肿
部位:局限于牙周袋壁,靠近龈缘。
牙体情况:一般牙体多有一定的病变,如深牙周袋,但牙体本身可能无明显的龋坏等导致牙髓病变的情况,牙髓活力多正常。
疼痛程度:疼痛相对较轻,呈持续性胀痛,咀嚼时疼痛明显。
肿胀范围:肿胀范围相对较局限,一般直径较小,可伴有牙龈红肿,质地较软,波动感相对较浅。
病程:相对较短,若及时治疗,引流等处理后恢复较快。
牙槽脓肿
部位:位于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内,靠近根尖部。
牙体情况:牙体多有牙髓病的表现,如深龋、牙髓坏死等,牙髓活力丧失。
疼痛程度:疼痛剧烈,呈持续性跳痛,疼痛可放射至面部等部位,患者不敢咬合。
肿胀范围:肿胀范围较广泛,可从根尖部向前庭沟扩散,甚至波及面部软组织,质地较硬,波动感较深。
病程:病程相对较长,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进一步扩散,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三、牙髓活力测试
牙周脓肿
牙髓活力测试多为正常。因为牙周脓肿主要是牙周组织的炎症,牙髓本身一般未受到感染或感染较轻,所以牙髓的神经功能大多正常,牙髓活力测试可呈现正常反应。
牙槽脓肿
牙髓活力测试无活力。由于牙槽脓肿是牙髓感染扩散至根尖周引起的,牙髓已经坏死,所以牙髓活力测试表现为无活力。
四、X线表现不同
牙周脓肿
X线片上可见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槽骨有水平型或垂直型吸收等牙周炎的典型表现,但根尖周骨质一般无明显破坏。因为牙周脓肿的病变主要局限在牙周袋周围的牙周组织,根尖周组织未受到明显累及。
牙槽脓肿
X线片上可见根尖周有低密度的透射区,边界不清。这是因为炎症破坏了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导致骨质吸收,形成透射影。
五、治疗原则区别
牙周脓肿
局部治疗:首先要进行局部的引流,可通过牙周袋的切开引流,使脓液排出,然后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冲洗牙周袋,局部放置抗菌药物,如碘甘油等。
全身治疗:对于病情较重,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等,以控制感染。同时要积极治疗牙周炎,如进行牙周洁治、刮治等,去除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防止牙周脓肿复发。
牙槽脓肿
应急处理:首先要开髓引流,打通根管,使根尖周的脓液通过根管引流到口腔,缓解疼痛。然后可在局部进行切开引流,如根尖部的脓肿形成,可在局部黏膜肿胀最突出处切开引流。
后续治疗:在急性期过后,要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充填根管,防止再感染。对于无法保留的患牙,则考虑拔除患牙。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牙周脓肿或牙槽脓肿时,由于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可能较差,家长要帮助儿童保持口腔清洁,督促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在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尽量选择儿童能够接受的治疗方式,且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孕妇:孕妇出现牙周脓肿或牙槽脓肿时,要特别注意治疗的时机和方法。在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尽量避免进行复杂的根管治疗等操作,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急性期可先进行简单的引流等处理,缓解症状,待孕期相对稳定时再进行彻底的治疗。同时,孕妇要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孕期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发生口腔炎症,保持口腔清洁对于控制病情很重要。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治疗牙周脓肿和牙槽脓肿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果老年人有糖尿病,要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炎症的愈合。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与老年人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全身反应,确保治疗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