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有牙龈出血、红肿、形成牙周袋、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还会对口腔局部组织造成牙槽骨吸收、影响咀嚼功能、引发其他口腔疾病等危害,对全身健康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影响糖尿病控制、增加早产低体重儿风险、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等。
一、牙周病的症状
(一)牙龈出血
正常情况下牙龈不会出血,患牙周病时,牙龈变得脆弱易出血,尤其在刷牙、咬硬物或进食时明显。这是因为牙周组织受到细菌侵袭,炎症导致牙龈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不同年龄人群牙龈出血的原因可能有差异,儿童及青少年可能因口腔卫生不良、刷牙方法不当等引起;成年人则多与牙周炎早期炎症相关;老年人可能还合并全身疾病影响凝血功能,加重牙龈出血情况。
(二)牙龈红肿
牙龈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质地变得松软、肿胀。炎症刺激牙龈组织,使血管扩张、充血,结缔组织水肿,从而出现红肿表现。年龄较小的患者牙龈红肿可能发展较快,而老年人由于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红肿消退可能较慢。
(三)牙周袋形成
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一般不超过2-3mm,当发生牙周病时,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周袋是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深度会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增加。儿童若不注意口腔卫生,牙周袋形成可能较早;老年人牙周组织本身有一定退变,牙周袋形成后更易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
(四)牙齿松动
早期牙周病牙齿松动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吸收,支持牙齿的力量减弱,牙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儿童牙齿松动可能提示乳牙替换相关问题或早期牙周病;成年人牙齿松动需警惕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老年人牙齿松动可能与牙周病、牙齿磨损等多种因素有关,且松动后更易影响咀嚼功能。
(五)口臭
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细菌代谢产物会产生异味,导致口臭。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口臭都是牙周病常见的伴随症状,且难以通过简单的口腔清洁完全消除,需要针对牙周病进行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口臭问题。
二、牙周病的危害
(一)对口腔局部组织的损害
1.牙槽骨吸收:牙周病会持续破坏牙槽骨,牙槽骨是牙齿的重要支撑结构,牙槽骨吸收过多会使牙齿失去稳固的基础,最终导致牙齿脱落。儿童时期牙槽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发生牙周病,对牙槽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大,可能影响恒牙的萌出及排列;成年人牙槽骨吸收会严重影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老年人牙槽骨本身有一定程度的退变,牙周病导致的牙槽骨吸收会加速牙齿松动和脱落的进程。
2.影响咀嚼功能:牙齿松动、缺失等情况会直接影响咀嚼效率,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儿童咀嚼功能受影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成年人咀嚼功能下降会影响进食体验,长期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老年人咀嚼功能减退会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影响营养状况。
3.引发口腔其他疾病:牙周病的致病菌可扩散至口腔其他部位,引发如口腔黏膜炎症等其他口腔疾病。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受到牵连,儿童口腔黏膜较娇嫩,更易受感染引发炎症;老年人由于口腔环境相对复杂,更易在牙周病基础上并发其他口腔疾病。
(二)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1.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牙周病致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儿童时期虽然心血管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但长期的牙周病炎症刺激可能为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成年人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更为明确,积极治疗牙周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有所减退,牙周病带来的炎症影响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牙周感染,而牙周感染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牙周病产生的炎症因子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难以稳定。儿童糖尿病患者若伴有牙周病,会影响血糖控制,不利于生长发育;成年人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时,病情相互影响,治疗难度增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本身并发症风险较高,牙周病会使糖尿病病情更难控制,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3.早产和低体重儿:孕妇患有严重牙周病时,可能增加早产和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这是因为牙周病致病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引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同时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导致低体重。对于孕期女性,无论是年轻孕妇还是高龄孕妇,牙周健康都至关重要,良好的牙周状况有助于妊娠的顺利进行。
4.呼吸系统疾病:口腔中的牙周致病菌可被吸入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道防御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口腔致病菌影响引发呼吸系统感染;成年人长期患有牙周病也可能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老年人呼吸道功能有所下降,牙周病带来的呼吸道感染风险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