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桃体肿大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病毒感染(如腺病毒、EB病毒等通过飞沫、接触或唾液传播,引发免疫反应致扁桃体充血水肿肿大)和细菌感染(如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定植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致炎症反应致肿大);非感染因素有过敏反应(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食物等致机体过敏,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致扁桃体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肿大)、不良生活方式(过度用嗓致机械刺激、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营养不均衡致抵抗力下降间接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异常波及扁桃体)、先天性因素(先天性扁桃体发育异常致相对较大)。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感染途径
最常见的是腺病毒,儿童感染腺病毒后,可引起扁桃体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肿大。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途径感染儿童。例如,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儿童之间接触密切,容易发生腺病毒的传播。
此外,EB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扁桃体肿大,EB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学龄期儿童,可通过唾液传播等方式感染机体,引发扁桃体的炎症性肿大。
2.感染后的病理过程
病毒侵入扁桃体后,会在扁桃体的上皮细胞等组织中复制,引起局部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等会聚集到扁桃体部位进行对抗病毒的反应,这就导致扁桃体组织充血、水肿,从而出现肿大的情况。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在病毒得到控制后,肿大情况可能会逐渐缓解,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
(二)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
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扁桃体细菌感染导致肿大的常见致病菌。儿童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受到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侵袭。例如,当儿童受凉、疲劳后,机体免疫力降低,链球菌就容易在扁桃体定植并繁殖。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可能导致扁桃体细菌感染肿大的病菌之一,它可以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扁桃体,引发局部的感染炎症,导致扁桃体肿大。
2.感染机制
细菌在扁桃体定植后,会释放毒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扁桃体的黏膜和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使扁桃体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进而导致扁桃体组织肿胀。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化脓等情况。
二、非感染因素
(一)过敏反应
1.过敏原及接触方式
儿童可能对空气中的过敏原过敏,如花粉、尘螨等。花粉在春季等季节较为常见,儿童接触到花粉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累及扁桃体。尘螨则常见于儿童的床铺、被褥等环境中,儿童接触尘螨过敏原后,也可能引发扁桃体的过敏反应性肿大。
食物过敏原也可能导致儿童扁桃体肿大,例如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的儿童,食用相关食物后,可能会出现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其中包括扁桃体的过敏肿胀。
2.过敏导致扁桃体肿大的原理
当过敏原进入儿童体内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异物”,从而启动过敏反应。在扁桃体部位,过敏原会引起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组胺等炎症介质会使扁桃体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间隙液体增多,导致扁桃体肿大。过敏引起的扁桃体肿大,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并根据情况使用抗过敏药物等进行治疗。
(二)不良生活方式
1.过度用嗓
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如果存在过度用嗓的情况,也可能导致扁桃体肿大。例如,一些儿童长时间大声喊叫、唱歌等,会使扁桃体受到过度的机械刺激,引起局部的充血、水肿,进而出现肿大。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前有过度用嗓习惯的儿童中可能会出现,需要引导儿童合理用嗓,避免过度用嗓对扁桃体造成不良影响。
2.饮食因素
儿童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过多食用辣条、麻辣食品等,可能会对扁桃体产生刺激,导致扁桃体的黏膜处于一种较为敏感和易发炎的状态,长期下来可能引发扁桃体肿大。另外,儿童如果挑食、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间接导致扁桃体肿大的发生风险增加。
(三)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扁桃体导致肿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会波及扁桃体,引起扁桃体的炎症性肿大。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的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有关,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系统的治疗。
2.先天性因素
部分儿童可能存在先天性扁桃体发育异常的情况,导致扁桃体相对较大,这种情况可能在儿童出生后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扁桃体肿大表现。先天性扁桃体发育异常一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对儿童的呼吸、吞咽等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可能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活,则可能需要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