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前需进行全身状况、口腔局部及影像学检查。全身状况检查包括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了解血细胞及凝血机制)、血压(防心脑血管意外)、心肺功能(防心肺负担加重);口腔局部检查含牙齿(明患牙情况)、牙槽骨(评拔牙可行性)、软组织(查炎症等);影像学检查有口腔X线片(看牙齿及骨组织)、必要时CT(复杂情况用,助精准拔牙方案)。
一、全身状况检查
1.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
意义:血常规可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等情况,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可能反映患者的贫血状况等。凝血功能检查能评估患者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若凝血功能异常,拔牙时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等严重并发症。例如,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拔牙后极易发生大出血。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老年人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各项指标相对成人有一定差异,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等原因出现凝血功能变化。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凝血功能也可能有一定波动,需要综合考虑。
: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等。
2.血压检查
意义:血压过高时拔牙,可能会因为手术中的紧张、疼痛等因素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情况;血压过低则可能导致患者在拔牙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血压范围不同,儿童的血压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老年人如果有高血压病史,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后再考虑拔牙,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且舒张压<100mmHg时可考虑拔牙,但还需结合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
3.心肺功能检查
意义:对于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拔牙过程中的创伤、疼痛、紧张等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引发心肺功能不全等严重问题。例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拔牙时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儿童如果有先天性心肺疾病,拔牙风险更高,需要进行详细的心肺功能评估。老年人本身心肺功能可能有所下降,更需要谨慎评估心肺功能后再决定是否拔牙。
:对于成年人可能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心脏节律等情况,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可能还需要结合胸部X线等检查来评估心肺功能。
二、口腔局部检查
1.牙齿情况检查
意义:了解患牙的具体情况,如患牙的龋坏程度、松动度等,以确定拔牙的难度和方案。例如,严重松动的牙齿拔牙相对容易,而牢固且有复杂根管等情况的牙齿拔牙难度较大。不同年龄的患者牙齿情况不同,儿童的乳牙和恒牙情况不同,乳牙的松动度评估和恒牙有所不同,老年人的牙齿可能存在多颗缺失、磨损严重等情况。
:检查患牙的龋坏范围、深度,牙齿的松动度(一般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松动,Ⅰ度松动是颊舌向松动,Ⅱ度松动是颊舌向及近远中向松动,Ⅲ度松动是颊舌向、近远中向及垂直向均松动)等。
2.牙槽骨情况检查
意义:评估牙槽骨的密度、高度、宽度等,对于判断拔牙的可行性和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很重要。如果牙槽骨吸收严重,可能会影响拔牙后的愈合等。儿童的牙槽骨处于发育阶段,其牙槽骨的情况与成人不同,老年人牙槽骨吸收较为常见。
:通过口腔X线片等检查牙槽骨的密度、高度、宽度等情况。
3.口腔软组织情况检查
意义:查看口腔软组织是否有炎症、肿胀、溃疡等情况,若有炎症等情况拔牙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等不良后果。例如,口腔软组织有急性炎症时拔牙,可能引发间隙感染等。不同年龄人群口腔软组织的健康状况不同,儿童口腔软组织相对较为娇嫩,老年人可能因口腔卫生状况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软组织炎症等问题。
:检查口腔黏膜是否有红肿、溃疡,牙龈是否有炎症、增生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口腔X线片检查
意义:可以清晰地显示牙齿的牙根形态、数目、牙槽骨情况等,对于判断是否存在阻生牙、牙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阻生智齿,X线片可以明确牙根的走向、与下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儿童进行X线片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老年人如果有骨质疏松等情况,X线片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拍摄牙齿的根尖片、曲面断层片等,了解牙齿及周围骨组织的详细情况。
2.CT检查(必要时)
意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如阻生智齿位置特殊、怀疑有颌骨病变等,CT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三维结构图像,有助于制定精确的拔牙方案。例如,对于埋伏很深且与重要结构关系复杂的阻生智齿,CT检查能更好地评估其位置。儿童和老年人进行CT检查时同样需要考虑辐射安全等问题,儿童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老年人若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使用造影剂需要谨慎评估。
:进行口腔颌面部CT扫描,获取三维重建图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