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牛皮癣是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多基因遗传及创伤、感染等激发因素诱发,皮肤有炎性红丘疹等损害特点及多样形态,好发于头皮等部位,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因素相关,可依临床表现等诊断,需与脂溢性皮炎等鉴别,对不同人群(儿童、老年、女性)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要防外伤等,老年需综合基础病等治疗,女性要考虑特殊时期及用药影响等。
一、定义
寻常型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属于多基因遗传的疾病,可由多种激发因素诱发,例如创伤、感染、药物等。
二、临床表现
(一)皮肤损害特点
初发表现:多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之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
皮损形态多样:可呈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点滴状牛皮癣常见于儿童及初发患者;地图状牛皮癣则表现为皮损边缘呈地图样;蛎壳状牛皮癣较少见,皮损肥厚增生呈蛎壳状。
(二)好发部位
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如肘部、膝部,也可发生于背部、腰骶部等。头皮部位的牛皮癣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头发呈束状,但不脱发。
三、发病机制
(一)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紊乱在寻常型牛皮癣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其中,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表皮细胞过度增殖。例如,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亚群失衡,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增多,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炎症反应。
(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寻常型牛皮癣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病中占比较大。如果家族中有牛皮癣患者,其亲属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多个基因与寻常型牛皮癣的易感性相关,例如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w6等位基因与寻常型牛皮癣的发病密切相关。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寻常型牛皮癣。感染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如链球菌感染可诱发点滴状牛皮癣。此外,精神紧张、外伤、手术、妊娠、吸烟、饮酒等也可能影响寻常型牛皮癣的发生和发展。例如,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从而诱发或加重病情;外伤导致的皮肤损伤可能引发同形反应,导致外伤部位出现牛皮癣皮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根据典型的皮肤损害特点,如红斑、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等,结合发病部位等情况,一般可初步诊断寻常型牛皮癣。
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可见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有Munro微脓肿,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向上延伸,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等典型的病理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皮损为淡红色斑片,覆有油腻性鳞屑,无点状出血现象,炎症反应相对较轻。
慢性湿疹:多有皮肤肥厚、苔藓样变,境界不清,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有渗出倾向,与寻常型牛皮癣的鳞屑性红斑表现有所不同。
银屑病关节炎: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等相鉴别,银屑病关节炎除有皮肤表现外,还可有关节炎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而普通寻常型牛皮癣一般无关节受累表现,但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银屑病关节炎。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寻常型牛皮癣的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如点滴状牛皮癣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外伤,因为外伤可能诱发同形反应。同时,要注意心理护理,由于皮肤病变可能影响外观,容易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心理支持。在治疗方面,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皮肤保湿等基础护理,药物治疗需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二)老年患者
老年寻常型牛皮癣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对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老年患者皮肤较为干燥,要注意皮肤的保湿护理,减少因皮肤干燥导致的瘙痒等不适。此外,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关注,由于病程较长等因素,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三)女性患者
女性寻常型牛皮癣患者在妊娠、月经等特殊时期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妊娠期间,部分患者病情可能会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会加重。月经周期可能也会对病情产生一定影响。在治疗用药方面,要考虑到药物对妊娠、哺乳等的影响,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同时,女性患者对外观的关注度较高,皮肤病变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影响,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